海宝的一项作业是观看“开学第一课”,然后写观后感。
看完,开始写的时候,他问我:
“妈妈,我要不要打草稿?”
晚上和海宝好朋友一起吃饭,吴为妈妈也问我和海宝一样的问题:
“作文要不要打草稿啊?”
写作文打草稿,就是在非正规的纸上先写一遍作文,然后修改之后再誊写在正式的作文纸上,这就是通常我们理解的打草稿。写作的特点是需要反复修改,所以从修改的角度讲是要打草稿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作文修改的故事:
一天,法国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者厚厚的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的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但是,问题来了。
海宝问我:“妈,咋打草稿啊?”
是啊,打草稿不也是直接非正式的开始写吗?不会写作文就不会打草稿,如果草稿打出来了就相当于作文写出来了啊!
所以,写作文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打草稿,而在于会不会打草稿。
“你是想打草稿,还是想用‘世界三大思维核武器’构思?”我问海宝。
“当然是构思了。”说完,立即开始写头脑风暴的词语。写完之后到了思维导图的环节,海宝又问我:
“妈,我觉得这个开学第一课用STAR模型、SCORE模型、前中后时间模型都不太合适,你说咋办?”
“你试着用一用ORID模型。‘ORID觉察之环’是大脑做决定时的一套自然而然的结构化过程,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你可以尝试着用在“开学第一课”的感后感中试一下。
O:有哪些是你之前不了解现在了解的知识(Objective,事实层面的问题)?
R:你的感受如何(Reflective,体验层面问题)?
I:这些知识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帮助(Interpretive,解释层面的问题)?
D:你将采取的第一个学习转化行动是什么(Decisional,决定层面的问题)?”
我说完,海宝开始了他的作文构思: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金字塔。
海宝构思之后(详见图片),再也没问我问题,开始了顺畅的写作,自己计时,用了36分钟,完成了一篇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如果将写作文比喻为盖大楼,盖大楼之前如果需要像写作文一样先打草稿,就相当于先盖,然后有盖不好的地方再改进。但是,我们都知道盖大楼之前,不能先“打草稿”,而是先设计图纸,也就是“构思”,然后按照图纸,不用打草稿,直接盖。
“作文”两个字,一个是“作”,一个是“文”,很多人说要多看书,多背好词好句好段,就可以写好作文。有一句话叫“智者畏因,愚者畏果”,“文”是结果,“作”是原因,对海宝进行“作”的训练,也就是写作构思的训练,他自然就告别咬笔杆、翻白眼、抓耳挠腮的写作痛苦,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不浪费一秒钟,立即开始写头脑风暴,用思维模型建构思维导图,用金字塔完成最后的构思。
我儿海宝是豌豆语文“哈佛大学思维写作法”的受益者。
海宝写作文打不打草稿? 海宝写作文打不打草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