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个美眉的电话控诉她家6岁的宝宝最近老是“搞怪”,美眉说:这小子最近太皮了,每次不听话训他时都会挤眉弄眼地,有时还扭脖子摔胳膊,都给他说这样不好、不要这样,再这样就打他,可是说了也没用,他还是这样,真气人啊,一点都不听话,急了就想揍他一顿!
哦!还有这事,我打断她说:赶紧带着孩子来医院看看吧,我觉得不是搞不搞怪、皮不皮的事,好像是抽动症呢。
抽动症也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生于3~12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不明,7岁左右症状最明显。患者多有眨眼前的眼部烧灼感、颈部肌肉紧张等前驱症状,以及多发性抽动、行为障碍的典型症状。最常见的是儿童觉得眼睛不舒服开始眨眼、揉眼,吸鼻子、清嗓子、努嘴、点头、耸肩,逐渐发展到四肢和躯干,可出现一侧投掷运动、转圈、踢腿、腹肌收缩等。部分儿童患者抽动时伴爆发性异常喉音,如犬吠声、吼叫声、喉鸣声、嘿嘿声等,或刻板地发出咒骂和淫秽词句等等,症状初始期常常被家人或老师认为是眼睛不舒服或者感冒等身体疾病,或者是认为调皮不听话搞怪等,部分患儿因之被家长或老师责备批评,患儿常会表达出“控制不了”的感受和不安。严重者发展成为行为障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
所以当这个美眉描述她家6岁宝宝出现“挤眉弄眼的搞怪”表现时,首先要怀疑的就是“抽动症”。
而当她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时,经过一番观察和询问,“抽动症”就确诊无疑啦。
那么既然确诊啦该如何治疗呢?这个美眉担心药物对孩子有副作用,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吃药呢?
是的,太多的家长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尤其是对于自己心爱的宝宝,觉得“是药三分毒”,不能“毒害宝宝”。唉!我只能叹息,然后告知不治疗的危害,要知道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强迫症、注意力缺陷、易怒、焦虑等行为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与生活。即便是单纯运动性抽动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会演变成一些严重的表现,如踢腿、甩手等,对其他人造成伤害的动作行为。整个病程缓慢进展,可持续至成年,而且即便药物治疗,才有约一半患者能够控制或缓解症状,但仍有许多患者症状波动发作,长期不愈。当然不用过于紧张,因为对于患者的智力和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这个美眉很快就决定“吃药”!为了不继续进展必须“吃药”,还接受了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治疗,然后又强烈要求进行“绿色环保无副作用”的动力催眠训练!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也是拼了!
那么,动力催眠可以治疗抽动症吗?答案是肯定的!抽动的本质是肌肉的痉挛,是一种不平衡,动力催眠训练正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切换的能力来调节痉挛,让身心平衡,达到治疗抽动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