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着地铁去上课,从我们家附近的3号线海尔路地铁站直接奔李村地铁站换乘2号线,坐到利津路下车,算了算整整一个小时,昏昏沉沉睡了一路。回来从利津路车站准备上车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不用坐到李村站,那样绕远道到了崂山区,从五四广场站换乘3号线应该更快,后来发现这样节省了二十多分钟。
我为啥开始没有想到呢?因为我脑子里当时的地图是到3号线海尔路——李村换乘2号线——利津路。为啥我会这样想呢?我想起了去年下半年我经常3号线换2号线到苗岭路下车,然后走到单位,久而久之这幅地图在我脑子里就根深蒂固了。
认知心理学中“问题解决”有三个影响的要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和定势作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这种定势会影响到后边从事的感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
今天去上课乘坐地铁我选择了3号线海尔路——李村换乘2号线——利津路就是定势作用,我之前按照这个方式坐过,这次习惯性又选择了这条线路。而我脑子中的这幅地图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定义就叫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过去的经验知识就像一副地图,我们往往会按图索骥,所以我们要保持学习的能力,时时更新我们脑子里的旧地图。
为什么我回来的时候会意识到还有另一种选择呢?买票的时候,我看到屏幕上的地图,从地图上清晰地看到有两条线路都能到达我的目的地,而且从五四广场倒车明显要比从李村距离上短的多。去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注意这个地图,凭着记忆去坐车,回来的时候我跳出来看整幅地图立马就做出了更好的选择,这个跳出来太重要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庐山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这个跳出来不一定是人走出来,思维跳出来一样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