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陈老师和最近听的其他几位老师的金钱教育课,记录下自己的一点心得。
不管有钱还是没钱,是你主动创造的结果,是你无意识的需要,金钱往往是我们投射的对象,通过我们跟金钱的关系再去活化我们早年的体验,尤其是一些创伤性的体验。
在早年跟养育者的关系如果缺乏亲密的体验,或者这个亲密需求给自己带来过创伤,那么他对亲密关系会非常的警觉和谨慎。 当亲密关系变近的时候,他可能会无意识搞一些破坏,把关系拉远。
如果一个人赚不到足够的钱,或者经常陷于钱不够的处境,不能满足自己的处境,也是在重复早年的处境。
早年得不到满足的体验,会无意识地重复。抑制自己的功能,让自己处在这样的处境当中。留在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状态里,这样才符合他的自我认同。
金钱是自我的一部分代表,自我的建立是在跟养育者持续的互动中逐渐构建起来的。
对金钱的自由联想:
1、正向内容:金钱满足愿望、轻松、有能力、安全感、自由、独立、掌控感
2、负向内容:堕落、腐败、费力、怕被嫉妒、道德沦丧、情妇二奶
正负向的特质是由我们早期(刚出生的头几个月)跟养育者的关系来决定的。但是不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倒退回溯到最初的位置,了解带来松动,看见和理解是改变的基础和核心。
对我们和金钱关系影响最大的内容:
无意识里面我们对金钱的敌意。当一个人对金钱有潜在或者明显的敌意时,无意识中就会回避跟钱有关的事情。在获得钱的根源上就会控制,抑制自己的能力和进取心,对成就没有欲望,也会讨厌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中疏离,很难建立亲密的带有情感的关系。敏感、小心。常常有被别人得罪的反应。对负面信息会特别关注。不会允许自己有足够的钱,能自给自足。
这种敌意本质上是早期对养育者的敌意。
生命早期的两种焦虑:
1、迫害焦虑:婴儿感到自我被外界威胁的焦虑。被妈妈伤害。
2、抑郁焦虑:婴儿感到自己所爱的人被威胁了。通常是婴儿觉得自己伤害了妈妈(第4-6个月的时候开始)
这两种焦虑开始于最初,贯穿我们的终生,迫害焦虑最初的情境就是婴儿的出生。在子宫里是一个完全满足的状态,但是出生会让这种完全满足的状态被剥夺了。婴儿要承受出生的痛苦和不适,这被感知为外部的攻击。所以迫害焦虑是从一出生开始就有了。
接着婴儿进入到跟妈妈的关系里,客体关系,这个关系非常重要,因为迫害焦虑是否会被强化是跟这个客体关系有关的。饥饿的痛苦等同于死亡的威胁。 如果能被满足,婴儿会觉得自己是好的,乳房也是好的,可以缓解迫害焦虑。是一个爱的经验。
但乳房不可能时时在场,当乳房不在场时,婴儿会感觉到挫折和怨恨,坏乳房。 婴儿在幻想层面会对乳房发起攻击,撕裂乳房,会感觉到乳房对自己进行报复,这会强化迫害焦虑,觉得是自己被乳房伤害了。
内化的时候,看是好的体验,爱的体验更多,还是被伤害的体验更多。如果内化的是一个坏客体,他就必须要把内部的迫害者投射出去,要感觉到这个力量是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那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就需要去恨一个人。伴侣/同事/朋友就很有可能被感知为敌人,包括金钱。
比较容易改善的类型:罪恶和内疚
表现:羞于谈钱,不好意思提需要,但是对别人的需要很敏感,很爱帮助别人。独立,害怕麻烦别人。承认自己需要钱会比较难堪。 可能对自己很小气但对家人很大方。过于节省,按需花钱,把享受当成不好的东西。或者留不住钱,花很多钱,装有钱人。对钱的感受很矛盾和混乱。
这样的人在生命早期其实是内化了好的乳房好的妈妈和好的客体。有基本的安全感,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被满足的。所以发展了爱的能力,也认为自己是好的。
但乳房还是没有办法时时在场,还是会有挫折。体验到的好的感觉可以缓解迫害焦虑,不会被坏的部分污染掉。帮助婴儿发展了整合好与坏、爱与恨的体验。能发展到这个程度,基本上人格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对方的爱,会有去修复关系的愿望。
好乳房还是会回来。婴儿与好客体的关系能经受住挫折和怨恨。这种满足感和与爱的体验,是一个人发展自己的基础。
婴儿体验到完全相反的矛盾的情感,指向同一个客体,这对婴儿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伤害,内疚,有强烈的冲动去修复和控制自己的攻击。超我从这个时候开始建立。
婴儿无法区分自己和母亲,无法区分乳房带来的挫折究竟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当婴儿对客体的现实感和信任感增加了,就越来越有能力去区分。恨与攻击就跟外部的真实挫折联系在一起,处理攻击性就会更现实,就比较少引发罪疚感,升华自己的攻击性。
罪疚感,感受到自己的攻击性。有罪疚感的人会照顾父母的需要,满足父母的期待,希望自己是父母的好孩子,对自己的价值不确定,需要对别人有价值有用,忽视自己的需要,限制自己的欲望。
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会内疚,觉得抛弃了父母。无法让自己超越父母很多,用父母的价值观来知道自己的生活。对于在幻想层面攻击爱的母亲,有罪疚感,残留下来。
男人和女人的不同:
生命最初一年,男女并没有不同。
两岁左右有性别意识,男孩子会开始持续认同父亲,和以父亲为象征的社会文化和规则;女性认同母亲,只是局部认同父亲,女儿会二次回来认同母亲。
很多女性和母亲的关系是一个融合共生的状态,如果早期发展的是以爱为主的关系,就可以顺利转向父亲,与父亲发展有爱的关系,认同阳性特质;如果早期关系中有太多挫折,没被满足的体验,为了逃离母亲也会转向父亲,但是认为父亲是母亲的附属物,对母亲的恨会转向父亲身上,建立的是报复的关系。要征服男人,去战胜另外一个女人。
当男性认同父亲时,就可以脱离母亲的怀抱,远走高飞。 而女性就需要更多的能力,母亲会把女儿看作自己的衍生物。有过创伤的母亲就会以爱为名,拒绝女儿个体化的发展,难以忍受女儿在其他关系中快乐和满足。跟母亲的关系没有分化,就无法跟男性建立一个爱的关系。
女儿表现出没有母亲自己就是无能的,更喜欢展现自己顺从、被动的面向。害怕表现出自己的力量、主动、积极的部分,担心自己会太有攻击性。
会把对母亲的顺从转移到家庭中,对家庭、对孩子,陷入不断付出的角色里,尤其是在个人职业发展的部分。对竞争非常恐惧,如果有竞争的需要就不像女人了。自我限制是早期对自己攻击性抑制的演变。
总结:
1、和金钱的关系,与早期养育者的体验紧密相关
2、对养育者的恨投射到金钱上,对金钱的敌意
3、混淆了内在养育者和金钱的区别
4、自己的罪疚感,让自己不能享受欲望和能力
5、对攻击性的恐惧,是害怕摧毁母亲,失去母亲的爱
6、拥有金钱的数量,与升华攻击性的功能直接相关
7、害怕毁灭他人
8、用贫穷持续惩罚自己,抵消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越感
9、贫穷的你符合对自我的感知
10、当自我满足了,会感到与照顾者分离的悲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