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好,他弃医从文

幸好,他弃医从文

作者: 泥脚书虫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17:11 被阅读0次

看《朝花夕拾•范爱农》,写眼神的一个词,印象太深,记一记:

文章回忆徐锡麟刺杀巡抚恩铭后,在日留学生凑钱请日本浪人安置徐家亲眷,又请徐的子弟——范爱农起草文书质责政府,而范并不赞同,并出言讥嘲学生们不谙世事。

伴随冷淡的言语,鲁迅先生形容范爱农的目光用了“钝滞”这个词。应该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吧?我觉得真不错:锋利的反面,就是驽钝;目光流转的对应,就是停滞,一结合,正准确的刻画了外冷内热的主人公的心理:时局混乱,官场黑暗,民不聊生,让人看不到前路,望不见希望,曾经和鲁迅一帮留学生同样的敏感天真的范爱农久历冷硬如铁晦暗血腥的现实,心早已钝痛凝滞。也因此,当时所历尚浅的鲁迅被激怒,说中国革命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有范爱农!

滞钝的感觉怎样?钝刀切菜,锈斧砍柴,想使劲却无从用力,经历过,似可并提?这很显然地就是把肉体的感觉移用到了视觉,刀子割在身上和寒意泠泠然抵达心底,一样的痛楚,无力!

想起同样是这篇文章里的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徐锡麟的心,早已被恩铭手下的官兵挖了去炒食尽净。”

居然也让我一下子有了窒息的感觉,为那个年代的,那个年代的人,心开始疼!

又想起《祝福》里的女仆,一个可怜可叹的女人,鲁迅先生写她的眼神,是:“间或一轮”,怎么样的人,眼睛都不大眨巴,即便动,都是一“轮”,轮,可不可以理解成眼珠在眼眶里转了一圈,观察一下自己,这样的动作,简直不近常情!

只有对生活失了热枕、丧却了热望抑或是病入膏肓,才会眼珠偶尔地转一下,这词儿,把饱经封建礼教和生活摧残的祥林嫂,描摹得入木三分。

因此呀,更佩服了鲁迅先生,当年他的弃医从文,真是,正确的决定!

相关文章

  • 幸好,他弃医从文

    看《朝花夕拾•范爱农》,写眼神的一个词,印象太深,记一记: 文章回忆徐锡麟刺杀巡抚恩铭后,在日留学生凑钱请日本浪人...

  • 弃医从文

    英国作家毛姆认为,“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这...

  • 弃医从文

    幼儿园开始,长大了想做什么就时常出现,很多时候是几个大人一起以逗你玩儿的口吻提问我们一群孩子,然后老师、军人、飞行...

  •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写作

    上学的时候,在课文上读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一段,当时虽然已经将“他为何决定弃医从文”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背得滚瓜烂熟...

  • 动摇

    鲁迅弃医从文 冰心弃医从文 我要不要这样 低学历大梦想 206块骨路漫漫 上肢下肢头颅...

  • 如果弃医从文

    我是一个医学院的非医学生,这是我来到大学接受的第一个残酷的事实。所以那些解剖人体,毒害小白鼠的人是我走在医苑路的路...

  • 弃医从文(故事)

    多数人从来没有发挥出他们真正的潜力,并不是没有机会或准备不足,而是因为他们害怕改变。 改变,尤其是要放弃现有利益和...

  • 鲁迅二题

    一、何以弃医从文? 先生对自己弃医从文的解释,是看到时事影片中,中国人围观同胞被枪毙还大声喝彩,受到刺...

  • 辩鲁迅是否应弃文从医

    辩鲁迅是否应弃文从医 鲁迅弃医从文已耳熟能详,在当时他放弃了大好前途,毅然决然拿起手中的...

  • 《钝感力》保持钝感是人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01 引言——渡边淳一弃医从文 《钝感力》的作者是日本的作家渡边淳一,渡边淳一原先是医生,后来弃医从文。几乎和鲁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好,他弃医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nc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