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29日晚七点,我错过了杨诗云老师分享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
因为我太累了,把儿子接回家,我就躺沙发上睡着了。我4天中午都没回家午休,因为我们的寝室问题没解决,初一学生暂时走读,但孩子们中午都在班上,虽然领导已安排好有老师在班上看,但我还是坚持从吃过午饭到班上看着他们写作业到1点,然后等老师来了,我再去办公室干别的事。1:40学生又要上课了。万事开头难,我总想开个好头,这一届的年青老师都太负责了,太卷了,我也被卷在里面。我非常想相信孩子们,不想看着他们那么紧,我觉得孩子们不舒服,我也累。
我周五上午抽时间听了杨老师的分享,说实在的,这种录音听的感觉不如现场直播形式好。不过我依然能感受到杨诗云老师的用心,她把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说的很清楚。我不得不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书本真是值得反复读。这本书里很细节的描写到了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放到现在一点也不过时。
故事一,要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他说: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通通撞进心里,也就是俗话说的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当我听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来年轻的自己,我被孩子们称为一个好老师,孩子们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没长大,我和他们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你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跑步,一起做手抄报,一起说一起笑。用其他老师说的话,就是我特别随和,其实它就是我的本性。我会无条件的相信学生,所以学生很容易把他们的心里话跟我说,还记得一个男孩儿,很腼腆,他喜欢放学后去我办公室听歌,我也从来没有问他为什么,后来他主动和我说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打架,正在闹离婚。我很同情这个孩子,我喜欢陪他一起听美国乡村音乐,听他唱歌。后来,他在我们的学校上高一时,我听说他中午回家的时候和门岗师傅吵起来,我记得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学生不可能去骂老师的,一定有原因的。当时的值班老师只是在管学生是不是带走读卡,只管不带卡不能走这样一个学校规定,他不知道也不会在意这个孩子的忧伤焦虑的心情。孩子的心里受到了双重打击,后来不上学了。很可惜。保护儿童或学生敏感的心灵,确实是现在这几年教育更注重到这点。
我们如何做到相信孩子呢?
郝月月老师说的很好,她是一个很智慧的老师,梁树丽老师说到信任是一种磁场,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能量磁场,而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确实缺少这种能量场,所以我们要往他们身上输入些正能量的东西。有些孩子我们不仅要短暂的相信他,我们还要持续的相信他可能是半年甚至是一年或者是更长。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