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搜到QQ即将开通注销功能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使用QQ了。
打开电脑,登录QQ,点击头像,看到映入眼帘的“Q龄12年”的那一刹,恍如隔世。
1
我是07年开始拥有第一个属于自己的QQ号的。
那年我10岁。
我想现在的小朋友一定很难体会到,在那个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起步的时代,一个小孩儿终于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QQ号时,内心有多喜悦。
那天晚上,远房的表哥来我家小住。
“滴滴滴滴......”我和弟弟一听到电脑传来QQ的消息提示铃,二话不说就搬着小板凳围在表哥旁边,直播表哥QQ聊天。
没错,当时的我们就是两个小傻子,不仅无视表哥的尴尬直接窥屏,而且一板一眼地大声念出聊天内容。
“你们是不是没有自己的QQ号?”表哥看着我们哭笑不得。
我们小鸡啄米似地点头。
“那表哥帮你们一人注册一个怎么样?”
我们刚想尖叫,就听到妈妈冷不丁来了一句“你教他们玩这个,以后是会上瘾的。”
“没关系的,就是个聊天工具而已......”表哥还没说完,我和弟弟的欢呼声就已经冲上了天花板。
我们将昵称想了又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才十岁我就取了“不良de轻浮”这么牛逼的ID),仔细地挑选头像,把账号和密码工工整整地记在一张纸条上......
从此,我和弟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QQ号。
可以说,我的童年几乎没有类似于“玩具”之类的礼物,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这个QQ号。
那一晚,我默默念了自己的QQ号码和密码几十遍。
2
表哥走了之后,我和弟弟就走上了探索QQ这条充满黑历史的不归路。
首先,当时我们的QQ列表里只有爸爸妈妈和表哥。
聊天出了问题,怎么办呢?
加!
加谁?
乱加!!!
我们搜索“在线的人”,然后逐个加一遍,等待回应。
我记得当时弟弟加了个女高中生(就叫小K吧,看完这一小节你就知道为啥叫这个代号了),我们互相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开始了漫无目的的闲聊。
具体聊了什么当然不记得了,应该就是吃饭没、遇到了什么开心事、因为什么不开心之类的话题吧。
那时的网络空间都很单纯,我们迫不及待地添加QQ好友,尝试与千里之外的陌生世界建立联系,他人亦然。
因为小K总是很乐意和弟弟聊天,我加的好友知道我是个小屁孩根本不愿意理我,而我们家又只有一台电脑,所以我们当时发明了一条惊天奇葩社软聊天规则——“每人回复五句话就换下一个人”!
因此当时我们两个是相互知道彼此和网友的聊天内容的,这就为我们见证彼此黑历史打造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有一天,小k在聊天中发了一个“靠”。
弟弟在接收到这一讯息的瞬间,体内的福尔摩斯之力空前爆发,在经过一系列缜密推理之后,发现了小K的不对劲,便信心满满直截了当地给对方发了句“你骗人!你根本不是女的!”
对方:???
弟弟:女生怎么会说“靠”呢?!
对方:流汗/
3
玩过QQ的年轻人,都知道QQ除了用来聊天,还可以用来登录QQ游戏大厅。
那时候最喜欢玩的两个游戏,一个叫作《火拼俄罗斯》,一个叫作《火拼泡泡龙》。
记得那时候有个后来自称西瓜的曾跟我说,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把《火拼俄罗斯》打到“设计总监”,直到有一天,她被一个“鬼斧神工”虐到自闭——去他妈的设计总监梦。
而我和弟弟则更喜欢玩《火拼泡泡龙》。
每个游戏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则。
比如在《火拼泡泡龙》里的3V3模式里,你只能优先把道具丢给自己的对家(4号),而如果你将道具发给了其他对手,就会被骂“手长”。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规则,我看着有对面有一个人快输了,就给他发了道具送他一程,结果那局赢了之后不出意料地被对面骂了。
我和小花就是在因为这件事认识的。当时她是个5级蓝钻贵族,看见队友(我)被骂了,于是花式维护我,说我不知道规矩,对方也不用骂那么难听,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
后来,对方因为言语过激被小花踢出房间,我也和小花互相加了好友。
小花说,你认个姐吧,以后这个游戏我带你。
于是,我在小花的指导下,在大厅里刷了三条红字认姐。
从此我在泡泡龙有了自己的家族。
那时候的网络空间也存在网络暴力,我们会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对萍水相逢的网友拔刀相助,然后称兄道弟谈笑风生——像极了那些江湖桥段。
不过后来,因为我觉得泡泡龙不好玩了,有一段时间都没上线,小花在被我拒绝了很多次游戏邀请之后,痛骂了我一顿,并且很生气地质问我是不是以后都不玩这个游戏了,我头脑一热,就说了句“是又怎么样?”
可能小花觉得我背叛了她,就把我删了。
如果小花能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对她说声对不起。
4
那时电脑还不如今天这样普及。
有一天,邻家姐姐来我家用电脑上网,走之前嘱咐我说,让我一个小时之后再关掉她的QQ——从此我和弟弟便知道了“QQ宠物”。
我已经忘了曾给我那只QQ宠物起了什么名字了,我只记得我当时设置它对我的称呼是“257主人”,谐音“爱我滴主人”,但我的所作所为一点也没尽到配得起这个称呼的责任。
一开始,我与弟弟都对QQ宠物感到很新鲜,我们送他们上学、洗澡、打工,并且让两只小企鹅互相拜访、参加社区活动......
后来,宠物总是不停地向我们索取各种吃的用的,如果我们没有满足他们,他们就会生病,并且可怜兮兮地看着你......
一开始我们还对他们很着急,但是随着新鲜感过去,我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只是电子宠物,只是一堆数据编织成的虚拟存在而已,便放任其自生自灭,直到将“QQ宠物”设置栏中的“打开QQ自动启动”取消勾选......
若干年后,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旅行青蛙》的图漫,画面上一只幼小的呱呱噙着眼泪守在紧闭的家门门口说,“妈妈,不要抛弃我,我等你回来”,我猛然回想起了童年养过的那只QQ宠物。
他是否也会在那片灰色的世界里默默流泪地祈祷道:“257主人,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回来看我的”?
5
再长大一点,青春萌动。
个性签名成为中二病耍酷的标签,看似漫不经心的说说下面尽是暧昧气息暗流涌动,长篇的空间日志,弥漫着被安妮宝贝和郭敬明文风浸淫下的感伤情思。
那时,“在线对其隐身”是逃避家长监视的必用功能,“隐身对其可见”则是暗恋者羞于启齿的小动作;“在吗?”还不是一句惹人烦的问候语,“呵呵”发挥着今天同“嘻嘻”一样的功能......
当时两个互相喜欢的人会设置相同的QQ密码。
如果聊天的时候家长在旁边,会有一个当作暗号的表情。
有一个单独的列表只有一个联系人。
发生了误会说不出口,会在空间里发内涵动态。
总有一个人发的日志全班都爱看。
总有一个人乐意给人点赞。
那时候的QQ空间藏让所有人的秘密露出蛛丝马迹。
...... ......
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在静默无声的晚上打开空间主页,疯狂地删除这个独属自己的小窝里的温馨碎片。
几十页的空间日志所剩寥寥,上百页的说说一夜之间消失匿迹,上千层的留言板大楼无声崩塌......
我们带着一点点“长大”,羞涩地向懵懂的过去扭过了头。
那时的我们走得那么决绝,不留一点回首的余地。
再过几年,偶然在别人的空间里看到自己当年留下的只言片语,脸上一片燥热过后,只剩下一瞬间的晃神......
6
后来的后来,QQ推出了微信,我们也开始接触其他新的社软。
我们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无比飞速地成长为大人。
我们在微博上刷热搜,在知乎上赚高赞,在豆瓣里赏文艺,QQ被我们当做幼稚鬼才玩的软件遗忘在应用栏的角落里。
我们甚至忘记了,自己也曾是那些玩QQ的幼稚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