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育儿路上坎坷多,养一个儿子难,养俩儿子更是难上加难,这次我们来聊聊孩子们的“自私”。
周末,隔壁双胞胎妹妹生日邀请,陪着孩子带上制作好的礼物如约参加生日聚会。小玩伴们在一起就是一个字——闹,耳根就没有一刻是安静的,小主人姐妹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了在场的小朋友们,唯独新买的一个洋娃娃,妹妹始终抱着不舍得让人玩,欣然小朋友一看见就非常的喜欢,站起来就过去抢,结果妹妹使劲抱着洋娃娃,一个转身,欣然没有站稳,摔倒在地,哇的一声哭起来。
正在准备水果的奶奶急忙走过来对妹妹说:“妹妹,过完生日你就4岁了,是个大孩子了,我们不能这么小气的,好孩子要学会分享,小朋友们都是来给你和姐姐过生日的,你的礼物应该都分享给小朋友们玩才对呀。”妹妹嘟着嘴不说话,眼里还含着泪花,手还是紧紧的抱住洋娃娃,完全不打算松手。
站在一边的我瞬间想到了自己家里常常上演的一幕:兄弟俩为了一个玩具互不相让,偶尔劲头上来一块耍小脾气,自己的东西不愿意分享,别人的东西喜欢去抢。悄悄的我就在想,玩一下不会怎样,是不是不分享的孩子性格就是吝啬?后来偶然结识了一位妈妈,她告诉我说,孩子的物权需要被尊重,玩具或孩子的其他东西是属于孩子的,孩子自己就有权支配自己是否分享,当大人尊重了孩子的物权,孩子反而会更乐意分享。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Robert Kegan的人际关系发展理论,Kegan认为,小朋友6岁前常常认为“我最大”,他们总是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这阶段也被人称为“自我膨胀期”,缺乏“他我概念”期。换句话来说,就是大人们所认为的“自私”。
6岁前的孩子,他们常常表现出来看见糖就要吃,看见玩具就要玩,看见花就想摘、看见想要的就要买,完全不顾及是谁的,可不可以这样,是否会被批评,脑海中的概念就只有“要”。所以面对孩子常常表现出“不分享”,父母以此认为孩子“性格吝啬”,还因此强迫孩子分享,无视孩子的抗拒和哭闹,显然是对孩子的不够理解。
而当孩子进入6岁阶段,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特别乐于分享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经过3年幼儿园的生活,已经可以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了,可为何身边很多6岁段的孩子总是有着大人们看来比较自私的行为?而家长们为何只一味的责怪而不是想办法进行更好的引导?
尊重孩子,不要强迫孩子,这个都是家长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就如同我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一般。
尊重意味着不强迫,但并不意味着不鼓励。孩子的快乐成长中,除了有父母、老师的教导,最重要的是能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是孩子们未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相处方式,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不强迫孩子分享,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更应该鼓励孩子分享,帮助孩子懂得分享的价值,让孩子真正的了解分享后的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