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本书:《扫除道》。键山秀三郎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必做一件小事:打扫卫生。以此开启智慧人生。
让我想到自己,从事食品业以来,前厅后厨的卫生,一直都是我最关心的,也是开会时必强调的。我非科班出生,我们还未形成完善的卫生制度,标准的制定多是凭自己感觉,即使每周三一次的大扫除也经常会因忙碌而搁置。
都说心在高处,事在小处。就说说关于打扫卫生这件小事。
在我擦拭店铺玻璃门时,见它越发明亮,自己的心也会静下来。当我蹲下来,费力的抠出门缝里积攒了许久的污垢时,我忽然意识到:门缝里的污垢,不就是我内心深处之恶吗?而玻璃门上的污渍,就像我对待周遭一切的态度。前者不可见,后者可见。前者是内心,后者是言行。
在打扫时,我发现门缝中,窗槽内,角落里...每处都有藏污纳垢,平时不易察觉,一旦下雨就会随着雨水流淌出来,呈现到玻璃上,形成一道道清晰可见的印记。而雨水,它本身是洁净的,肮脏的只是角落里冲刷出来的灰尘。
雨水,就像琐事,它一直都在,它无善无恶,恶的只是内心深处的那些傲慢,偏见,自负,虚荣...会在事情发生时,呈现于我的一言一行上。
这些角落里的污垢 ,须付出真心与努力,甚至需要借助专用工具才能去除。它不在生活里,却唾手可得,它在淘宝,在京东,在拼多多...而去除内心污垢的方法,同样一直都在,它在我们五千年的中国智慧中,它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致良知》等国学经典中。
打扫卫生的收获不言而喻,它可以让我站在不同视角,重新看待日常一切,根据角落卫生状况,感受工作伙伴的内心状态,也感同身受伙伴们工作的辛苦。
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时间中发酵,其影响会逐渐呈现,也许需要一个月,一年,哪怕是十年。工作伙伴会因我的行为而开始格外注意卫生,顾客也会因为干净整洁而更愿意走进来...当我努力抠掉台阶上污渍时,捡起花盆中的烟蒂时,擦去马桶后的灰尘时,身边人自然能感受到那份无形而积极的能量。
但外在的“损”或“益”,从来都是做一件事情的副产品。
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那颗心。当我蹲下来时,傲慢,自负,虚荣,偏见等内心深处之恶也在一点点远去。
事事皆修行,从打扫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