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书笔记
[英]克莱儿·麦克福尔(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当列车驶入隧道,你我置身黑暗,耳边传来嗡嗡的轰鸣声时你是否畅想过如果再也见不到出口的光明会怎样。
主人公迪伦在黑暗中爬出列车,周遭一片寂静,本来满心欢喜去见父亲的她此刻陷入无助、迷茫的恐惧中。“你不是唯一的幸存者,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15岁的迪伦至此置身茫茫荒原,在自己的心像幻化出的荒原里由着摆渡人的带领走向另一个世界。
在荒原几天的行程中迪伦和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建立了微妙的情愫,由于冥冥之中的安排迪伦终还是跨过了边界。不管是背叛还是善意的欺骗迪伦都无法平复内心的失落,迪伦想重新回到荒原,虽然这样她可能会彻底的死去,“她花了一秒钟时间想了想。死,真正的死亡是魂飞魄散,的确吓人。一想到这个她的心在胸腔中痛苦地狂跳起来。可是,接下来……在这个地方待着有什么意义呢?是,最终母亲琼、父亲,还有凯蒂,他们都会穿越荒原与她会和。她可能会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或是将这种生活以古怪的方式还原。她可能还是像面对荒原之前那样形单影只,落落寡欢。
不值得为这样的等待付出一生的时间。如果她知道崔斯坦终将到来,那么或许她可以忍受在这里徘徊的孤寂。可那样的事不会发生,他永远、永远不会到这里来。想到这里她感到一阵钻心的痛楚,只能禁闭双眼强忍剧痛。崔斯坦,她仍能无比清晰地回忆起被他亲吻、被他拥紧时那炽热的感觉。那一刻是她有生以来最亢奋的时刻,真是天大的讽刺。
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
值得。”
好的故事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画面感,看着迪伦穿越来时最艰险的道路,几度被魔鬼、恶魔撕扯拖拽,也曾犹豫是回去穿过边界躲避恶魔的侵袭还是继续前行寻找崔斯坦,没有一个选择是容易的。就像自己曾孤身一人爬拉萨色拉寺的后山,山路陡峭,几乎是手脚并用,周围充斥着藏民对神祗的敬仰,林间彩色的经幡,巨石上绘的天梯和神像,堆积在巨石缝里的佛塔和残余的灰烬。处在半山腰的自己找寻不到上山的路,来时的路更显得陡峭难以通过,望着山顶一座孤零零的石头房子,在神秘的氛围中我并没能像迪伦那样勇敢。
没有经历过的苦难你是无法虚假的说出“我理解你”的,是的我们无法体会迪伦当时的心境。所幸她后来找到了崔斯坦,并如愿回到了人类的世界。
在穿越边界的一刹那迪伦没有看到崔斯坦注视着她的痛苦、不甘时的无奈以及无可挽回的怅然若失;重回身体时,醒来的迪伦没有看到崔斯坦也同样感受到了怅然若失的落寞。“怅然若失”是最能刻画爱人的离别,你喜欢一个人借着朋友的名义和她欢度相聚的时光,终有离别那一刻,你们都无法阻止,对你来说更显得无力。从视线看不到她的那一刻起你开始出现这种情愫,内心空落落的,感觉像是丢了什么,特别是夜幕降临后,这种感情更加浓郁,是的,可以用怅然若失形容了。
最喜欢后面的那个结尾,崔斯坦待在迪伦初见他的山坡上。
“嗨”
“嗨”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摆渡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