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那些自私自利的偏见不过是心理学的小花招,在任何争论中,人们都认为已方的是正确的,而对方是魔鬼”(平克)。三个月(11月24号开始)的耶鲁心理学导论课程顺利结束了,受益匪浅!不仅是课程本身带来的收获,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仿佛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知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可以说是认知得到了升级;回过头再去看查理芒格的书,突然理解了这个睿智老人所说的“普世智慧”里关于思维格栅的深刻含义!适应变化、构建多元思维模型、构筑底层能力非常关键,而“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目标和方向不同,目标要随机应变,方向则是灯塔,在变化的时代里要尽快设定自己的灯塔。从这点意义上来说,这次公开课学习也是拔云见雾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终身学习的意义,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即将颠覆传统行业的时代,在快与慢中学会平衡和选择,以适合的速度前行非常重要。
心理学导论这门课学得有些迟了,如果在三十岁以前学这门课可能对个人的影响会更深远,或许能够少走许多弯路。特别是对于神经学以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匮乏让我们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犯了不少错误,在最为重要的窗口期没能足够的陪伴成长,留下一些遗憾。但也很幸运地在步入中年之际补上一课,为接下来迎接的U型人生的底部做好认知储备。期间课外读了荣格的自传,大概了解了他的分析心理学理论,特别喜欢他的人格发展论。荣格最关注第三阶段中年期(女性从35岁,男性从40岁开始直到老年),他认为中年人往往在社会上和家庭生活中都已经扎下根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却面临着体力的衰退、青春的消逝、理想的暗淡,从而出现心理危机。荣格认为,要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关键要把心理能量从外部转向内部,体验自己的内心,从而懂得个体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还记得我们去年读书会共读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给我的震憾非常大,与其向外苦苦追求,不如放下执着、关注自我成长。联系最后一课中谈到卡尼曼关于快乐的研究,通过实验表明人类不善于情感预测,同时会往往往高估我们的快乐!一旦得到就会习惯并失去价值,如果要获得稳定且长久的“快乐”,除了整容以及不断“追逐”刺激或尝试新鲜事物,最可靠的办法是走下“快乐跑步机”。老师最后的两点建议也发人深思,谦虚一点、乐观一些!《原则》里达利欧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谈神经学和心理学,回过头看真得很有道理;其实原则整本书可以用“知行合一”来总结。最后借用他的话来结束这门课的学习:要有原则。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意味着,总是依据可以清晰解释的原则做事。如果你能够独立思考,同时保持开放的头脑,清醒地寻找并发现最适合你的事情,如果能够鼓起勇气这么做,你将会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值。在生活中将面临无数的选择,而你做出选择的方式将反映你的原则,所以用不了多久,你身边的人就将明白你依据怎样的原则为人处世。最糟糕的情况是你很虚假,因为假如你虚假的话,你将失去自尊和人们的信任。所以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原则是什么,而且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