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简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焦虑圈”与“影响圈”
今天我们重点来谈一本经典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焦虑圈与影响圈
circle of concern and circle of influence
这是我认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人士,都必然会采用的一种极度重要的行为方式。
这也是高手和普通人存在越来越大差别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01
我先来说一个“题内话”,可能有一部分读过这本书的人已经注意到了,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本书对这一部分的翻译不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吗?你怎么写的是“焦虑圈和影响圈”呢?
没错,现实情况是这样的。但我认为这样的翻译有失偏颇,可能会让一部分的读者,产生专业名词与实际行动之间的连接困难。
简单说,就是,这个名字我虽然知道了,但是我就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要么就是有特别的理解错误。(๑⁼̴̀д⁼̴́๑)!!
这种问题其实在我个人读书,尤其是从外文书籍翻译过来的图书当中,尤为明显。
中译版很有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性的翻译问题,哪怕像是本文这样的直译,circle of concern,关注圈,也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
concern 本身有关注、关怀,关切、焦虑等引申的含义,而在本书翻译中用“焦虑圈”来标注circle of concern这一概念,会显得更为合适,后面会提到更多这方面的阐释。
所以我个人对翻译的建议是,要尽可能让更懂书,更懂该外文书籍专业的,并能体会大众阅读能力的相关人士来参与翻译。
另外,翻译过程中的“专业名词”这一块特别重要,一定要格外字斟句酌的翻译。否则它极容易产生很多认知上的误差、偏见,甚至会造成很多人为制造的“阅读门槛”,可能会极大的浪费大众公共时间。
我们书归正传。
02
焦虑圈简单来说,就是包含所有你只能评论发表意见,生闷气,幻想,但是无能为力的事情。
这一个圈层的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包括焦虑、郁闷、痛苦、指责他人、打骂别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沉迷而无法自拔、自怨自艾、彷徨而无助,这些种种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
你会发现,面对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要么是无能为力,要么是按照既定的“行为程序”表现出该有的情绪和反应,但同样收获不到任何有效的结果。
这就是焦虑圈。一个你陷入这些事件,就会被这些事件耍的团团转的“怪圈”。无端的耗费时间、精力、情绪与情感。
03
而我们要知道,在这一个怪圈当中,是有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小圈存在的,那就是影响圈。
它代表着,无论这是一件怎样不可撼动的事情,你都有可以选择的空间,而不被这个外部事件的影响所左右,你甚至可以去主动影响“它”!
一切力所能及的,可以改变的,可以进步的,可以实现自我能力增长的圈子。
因为总有一部分事情,是你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可以影响的。
成功者的进步逻辑就是,始终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影响圈。
做那些,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把控的事情。
04
当一个人不断的在自己的影响圈中成长,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你会逐渐的发现那些焦虑全中的事情,你也逐渐的可以寻找到改变的方法。
从而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大,不断增长。
05
而这一切改变的根源在于,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我们关注的到底是焦虑圈还是影响圈的事情!
当我们还始终在焦虑怪圈当中,循环往复,始终被那些我们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所牵绊所影响,消耗我们的时间与精力的时候,我们本身所存在的影响圈,也会不断的缩小。
这就是消极者的根本逻辑,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愿意跳出来,而是他们从来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能影响能把控的东西,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抓手”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06
孔夫子曾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指的就是这个不被外物影响的道理。
而我说,关注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从而逐渐改变世界,你才可能成为自己的真正的王者。
网友评论
是该反省自己了,明天早上一上午和明天一下午那消极还会不会来?那情绪的反常还会不会来?明天我希望感知,记录它,改变它。
谢谢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