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上交所受理了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华熙生物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956.26万股,募集资金31.54亿元,主要投向研发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华熙天津透明质酸钠及相关项目等。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2018年,华熙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33亿元、8.18亿元与12.63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9亿元、2.22亿元及4.24亿元。2017年和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6%和54.4%。
值得关注的是,华熙生物目前的10 名高级管理人员有“六神之父”、“中国化妆品研发第一人”之称的李慧良。
李慧良先生的简历是这样描述的:
1956年4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学专业,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健康美容化妆品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香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
1982年至1988年,任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公利医院药剂科药剂师;
1988年至2014年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工作,曾任资深研究员(总监级),技术总监等职务;
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担任华熙福瑞达首席技术官。现任公司副总经理,任期三年,从2019年3月到2022年3月。
据清扬君了解,2014年6月中下旬李慧良向上海家化提出辞呈,得到批复之后或因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沉默。直达2016年,“李慧良工作室”的微博变更为“兰心惠质李慧良工作室”才开始“复出”。
资料显示,兰心惠质是上海惠心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李慧良2016年1月15日出资125万元,认购该公司25%的股份,也是该公司的董事。兰心惠质的商标也是在李慧良入股后注册的,其注册公告日期为2016年4月28日。
清扬君认为,华熙生物之所以要聘请李慧良为公司副总经理,很有可能是要借助李慧良的影响力和成熟的研发体系向日化行业大举挺进。甚至有可能控股或收购李慧良持股的上海惠心化妆品有限公司,快速取得李慧良的研发团队和兰心惠质的销售网络。
华熙生物自称是全球领先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公司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开发有助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材料,建立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服务于全球的医药、化妆品、食品制造企业、医疗机构及终端用户。同时也是是全球透明质酸行业领军企业,有主导或参与建立了四项国家行业标准,其中就有化妆品行业的透明质酸钠行业标准。
华熙生物旗下拥有“ 润 百 颜 ( BIOHYALUX )”、“ BIO-MESO ”、“ 丝 丽(CYTOCARE)”、“米蓓尔(MEDREPAIR)”、“润月雅(PLUMOON)”、“夸迪(QUADHA)”、“德玛润”等多个品牌系列,产品种类包括次抛原液、各类膏霜水乳、面膜、手膜、喷雾等。
2016-2018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营业收入分别为6385.80万元、9516.45万元和29029.39万元,分别占当年主营业务的8.79%、11.70% 和23.04%。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49.03%和205.04%。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来,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的营业收入增速,几乎是华熙生物整体营业收入增速的4倍。
刷爆朋友圈的故宫口红、故宫美人面膜,就是故宫博物院与华熙生物全资子公司北京华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爆款产品。
清扬君认为:华熙生物在化妆品领域的野心和实力不可小觑,未来或许是继青岛金王、怡亚通、青松股份之后又一跨界日化巨头。只是不知道,华熙生物是通想过品牌合作、并购还是自有品牌打造的方式实现其梦想。
此外,清扬认为华熙生物进军化妆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除了其拥有化妆品上游的原料和可以转化的技术外,还有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毛利。
Euromonitor的资料显示,护肤品为我国化妆品市场第一大品类,包括面部护理、护理套装、手部护理和身体护理四大品类,2017年我国护肤品市场容量为 1866.55亿元,占化妆品总体市场规模50.1%。
其中,中高端及大众护肤品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亦展现出前述差异特征。近年来,消费者愈发重视产品效果,追求通过特定成分针对性地解决肌肤问题,具有从成分、功效等辨别产品的能力,有助于具有核心成分、功效明确的中高端功能性护肤品的市场推广。2012-2017年中高端护肤品市场复合增速高于同期大众定位的相同品类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华熙生物2016—2018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7.22%、75.40%和 79.94%,其中2018年度毛利率较2017年度提高4.55个百分点,主要是功能性护肤品的收入占比提升导致。
实际上,华熙生物曾在2008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并与2017年11月1日完成私有化退市。
华熙生物在港股上市的9年期间,整体业绩相对稳定。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2.06亿增长到2016年的6.05亿元,5年营业收入增长了193.69%。同期净利润0.73亿万增长到1.09亿,5年净利润增长了49.31%。
华熙生物私有化时,除了业绩表现不错外,在市场上也处于龙头地位。
当时,华熙生物是国内主要的HA原料药生产商,市场份额达到70%左右,其中医药级的市场份额达到90%以上,主要源于较高的技术壁垒以及认证难度。国际市场上,华熙生物也占据龙头地位,医药级的市场份额为15%-20%,产能方面,华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HA原料生产商,具备成本优势。
在国内市场仅有14个玻尿酸品牌通过CFDA的认证,其中有5个进口品牌,9个国产品牌,而华熙生物的HA是其中获得认证最早的品牌之一。
同时,华熙生物在医美行业的爆款、高科技产品肉毒素上也提前布局。
当时,中国通过CFDA认证的肉毒素品牌只有2个。2015年7月,华熙生物与韩国市占率第一、全球第四的Medytox成立合资公司Medybloom,各持股50%,主要目的为开发、拓展注射用肉毒素市场,且Medytox Inc.授予Medybloom 在中国大陆地区相关产品的独家代理权。
2018年8月,因看好肉毒素市场的前景,华熙生物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钜朗收购合资公司另外50%的股权。
清扬君认为因为华熙生物业绩逐步向好,但资本市场不买账,导致股价在低价位徘徊,而A股高溢价和持续开放的政策或是其退市的催化剂。
值得说明的是,华熙生物目前所在的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求较高,产品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持续研发投入是生物医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华熙生物2016—2018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96.3万元、2571.85万元以及5286.59万元,分别占各期营业收入的3.27%、3.14%和4.19%,这一指标明显低于15%的“红线”。
不过华熙生物结合自身状况,选择适用的上市标准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上市标准中的“(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而华熙生物高毛利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华熙生物在生产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发酵技术及交联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并以此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有所提高,可能使行业的竞争加剧。化妆品行业也面临类似情况。
如果竞争加剧,华熙生物在产品结构、客户资源、成本控制方面所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将无法保持,或影响未来企业的经营规模、产品结构、客户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成本费用提高或客户的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华熙生物将面临主营业务毛利率无法维持较高水平甚至大幅下降的风险。
2017年1月,开曼华熙收购了Revitacare100%股权,2018年9月,华熙生物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了Revitacare100%股权,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行人按账面价值确认原有商誉。2017年末、2018年末,发行人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7257.01万元、7298.8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85%、3.52%。
华熙生物称,至少每年对收购形成的商誉执行减值测试,如果被收购公司未来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发行人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可能对公司的当期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最让投资者关心的是科创板虽然是经济结构转型国家支持的重点驱动战略举措,但依然属于市场化。
科创板是注册制的试点创新制度,交易机制方面,科创板放宽了涨跌幅比例至20%。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增发上市的股票,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而且对投资者有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和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的限制。
其实,这和前几年的新三板有异曲同工之意,只不过投资者的门槛低了一点(新三板开户门槛资金500万),上市的企业更优质一些。
华熙生物在港股不被让投资者看好,目前新三板企业也逐渐丧失融资能力,那么华熙生物会不会在科创板破发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