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809717/3695643f5171826c.jpg)
一年前,我是个没有午休,一天只睡5个小时的人,但也活着熬过来了。
现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午休,夜间睡眠可以达到7-8小时,时不时还觉得困。
三个月前每天跑步或者健身,越锻炼越有劲,最近一个月消停了,身体却越来越疲惫。
这到底是为什么?身体的惯性,还是惰性思维的惯性,还是两者可能都有。
节奏慢了,想快起来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懒散惯了,高效率不会一蹴而就。
今天,临时收到检查教案的任务。算一算,我的三门学科,大概37份教案,刨除已经有的4份,我要做33份。
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与教同一科的老师分工合作,至少工作量减半。
结果一个消息发过去,半天没人回,电话也没接。等是没有必要了,那就自己来。
网络是个好东西,但凡你想要的,总能找到。会员制就是衡量材料内容的质量的一个标准。想要好东西,会员还是必要的。
花了一块钱,找到了15篇教案。
在正式开始编辑教案的时候,我给了一自己一个时间期限,一个小时,完成所有教案修改。
p.s. 可能有人要喷了,说学校老师的教案就是这么来的吗?
从老师角度出发,一个好老师必定有无数份修改过的教案;而一个新手老师,在没有教研的情况下,又是临时被要求检查一学期所有教案,只有这种办法才能避免在大会上被通报批评的很尴尬局面。
当我完成了所有教案,我的同科目老师回信息了,说我们来份工吧,那会正好九点,也就是正常上课一小时后。
我索性把我的一门学科总计24份教案一起打包给了她。
其实,在这里,我没有任何诋毁我的同事或者学校的意思。
大家在温和的环境里,习惯了大部分人的工作节奏,自己的节奏都会跟着变化,即使这个变化并不是积极的,大家也选择欣然接受。
就像我以前不午睡,所有人午睡的时候,我也跟着午睡。其实我的身体并不需要。
以前很晚到家,几乎都会在单位把所有工作做完。现在大家都是早早下班回家,然后电视剧、沙发躺,然后我也默默接受了这种方式,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以前,一个工作交到手,很快就会完成,然后进入下一个工作。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拖到截止日期,然后跟疯狗一样狂赶,昨晚好像还有那么一点点成就感。
舒适圈,就是这么让你,猝不及防地掉入一个陷阱,不但不知,还很享受。
跳出舒适圈,可能不容易,也要和别人逆向而行,但是想到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风景,收获别人不曾拥有的体验,关键迎接的可能是自己最终想要的。我又暗暗下决心了。
谨以此文,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