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有一张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说得多,不代表说的对;很多时候,口沫横飞,比不上适时的沉默。
会说话,是一种本事;懂得适时沉默,守口如瓶,是一种修养,也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修行。
人人都有一些深藏内心的秘密,一些相对沉重的往事,不愿意他人得知,更不愿意被人刨根问底,
若只顾满足自己的好奇欲,而去戳中他人的伤心处,揭开他人伤疤,是一份冷漠,也是一份残忍。
生活本就不易,倘若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不了解别人背后生活的真相,那便要懂得管住嘴,不去追问,才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教养;
保持一份适时的沉默,耐心的倾听,往往更有治愈伤口的疗效。
生活中,总有些人爱当面揭人短处,让人难堪;背后爱说闲话,随意发表议论,还自我标榜为直率。
殊不知,为何自己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不被尊重,因为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个臭嘴巴。
人前爱揭短,人后说闲话,不仅失掉了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还丢掉了自身的胸怀和素质。
工作、学习当使十分力气,吃饭须吃七分饱,说话之道,要留三分余地。
说话留余地,讲分寸,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与人交往,理应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让彼此舒服的处世智慧。
看透,是智慧;不说透,是心胸。看破不说破的背后,既管住了自己的嘴,又善解人意,给对方留有一份体面的善良。
文学大师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言不在多,希言则贵。世界纷纷扰扰,喧哗万象,一份适时的沉默,无言的声音,更显得难能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