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个月,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这部大头书《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共335页,诸多个专业词汇,读的我还是有点费力的。
后面读前面忘,读完合上,赶紧想想我记住了什么?脑子里竟然只记住一句话:科学育儿,而非情绪。科学教书,而非用力。可悲,这一句话里,竟然也只有半句是书里的内容。后半句是我加的。
懊恼,怎么我就记住了这一句话,一阵后,还是觉得有可取之处,竟然不知不觉在看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双重身份,家长和老师。在看育儿书的同时,竟然不知不觉在反思作为老师的工作教学。
再想,为什么如今看这些书,印象深刻的竟然是这种东西。育儿书也看了不下二十本,从先前着重具象的方法到现在甚至这段时间对科学这种字眼的刻意捕捉,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让我想到生过老二后去带班时的状态,明显我平和了许多,对恶性行为我冷静了许多。为什么,先前我将这种变化归功于岁月的沉淀,生活的历练。可是我现在想想,会不会是逐年累月,自己认知的一个变化,从情绪到科学,从主观到客观,从非理性到理想。
再回到本书,本书五个部分,从智力脑到创意脑。无不在渗透一个理念,育儿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要用到知识的研究性学科。科学实验遇到问题,会狂躁吗?会,但前进的方向还是去背后寻找问题所在,从而继续前进。科学这种无情感的实物不会被你的情绪而左右,它死活就在那里。所以当你把育儿当作一门科学实验去做的话,你还会因为他不听你的话而生气吗?可能会,但是你会不会更清楚的知道,你必须找到原因,冷静的去处理,才是方向和正道。所以再来看一贯的做法,不听话,吼一顿打一顿,都是因为,你觉得这是一个情绪活,情绪可以解决。定位就发生了问题,根上就错了,而根就是,你对育儿的定位。
老陈说,这本书可以当做工具书,遇到问题去翻翻找到解决办法,我翻翻书,确实如此,小标题,都是问题性的。不过正好我在看另外一本《最好的方法给孩子》,里面作者给到的教育方法几乎很少有和dr魏重合的。老陈又说过,很多知识都是对元知识的解读,其实我很想知道他这句话哪里听到的,一定要好好看看这个作者的东西,认识很深刻。所以当我重新在书柜前辗转一圈的话,我竟然马上将几本书扔出去,什么《爱在左,管教在右》,我觉得,不管他内容有多可取之处,我总觉得他根上就错了。教育,怎么可能靠爱。教育本质上是门科学,是一门学科,是要倾尽努力去获得知识和方法的研究。如果爱多一点就可以,那么世界上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恐怕只有更爱,没有最爱了。
开学大会上校长一开始就讲了,以问题为导向,教研组会,开的也很扎实,考什么学什么,孩子不会什么去做什么,课堂四十分钟,精讲多练。竟然与我对新学期的定位不谋而合,以前认为好的公开课,是热闹,孩子回答的好,课堂流畅,有情感的东西涌动。可是最近看了部编版的教材,猛然间觉得,孩子的成长明明就是一个系列的不间断啊,对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从一点点小策略开始,到最后的谋篇布局,是一门多么严谨的科学,我们怎么可能在一堂课上倾尽一篇文章的所有,又要学它的语言,又要学的布局,又要学它的修辞?扎实的做法,倒是真的,一步一个脚印,认识到一个方法的习得的不容易和刻意练习,是有多重要。
工作的第八年已经挥手向我走来,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回首我的一辈子,我都是在用热情干活,接下来的一辈子,我觉得用专业干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