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很多书都是之前买来一直没有看的,当然,这本也是。
记得买这本书是两年前了,那个时候,小区楼下经常会有一位男子过来摆摊卖书,正好,我对于书又是最没有免疫力的,摆摊第一天我便凑上前去找书,正好看到了这本在当时来说特别火的书,接连也买了别的一些书,那些书现在都不知道丢弃在哪了,只有这本,一直带在身边。
在一个公园里,一个长椅上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在安静的看报纸。另一个在空中不停地做钓鱼的动作。一会儿就招来了很多人围观,这时跑来一个员警,对看报的人说“这是你的家属吗?”看报纸的人说“是,是。”警员说“如果他神经不正常,请马上带他回家好吗?“看报纸的人连连道歉”好的,对不起,对不起!"然后急忙做划船的动作。。。这是我在书里看到的一段小笑话,原本以为这本书里的案例应该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简单易懂的寓言类文字,但是看了才知道,像这样不费脑子的段落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有关人体,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的文章,看的我很是头疼,基本是懵逼状态,才发现,原来我们所知道的精神病患者不是只有印象中的神经病,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他们是有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体系,并且完全相信,完全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试想,被认为正常的我们,有对一件事绝对的自信,绝对的深入吗,我想不见得。大多都是三分钟热度,要不就是因为身边人的劝阻而放弃,要不就是知难而退,已经很少有坚持一辈子做一件事情的决心了。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干30年,反观自己,目前呆的最长的一家公司也就3年不到,由此,可见一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这么不安定呢,是因为工资不满意吗,是因为升职受限制吗,还是因为同事关系处不好,其实现在想想,好像都不是哎,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一颗想要的心。
现在都说,90后这一代,基本都是独身子女,6个人宠一个小皇帝,小公主,自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耐心,也没有特别需要努力的必要。但是我们好像也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好像也知道那种被压力压的喘不过来气来的感觉,也有情绪崩溃到哭不出声的时候,也会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默默地关电脑回家,但是为什么,我们就是会被贴上“脑残”、“巨婴”、“非主流”、“杀马特”之类的词呢。我想,只是我们缺少自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吧,我们缺少对一件事情顽强的执念,毕竟,最老的一批90后现在也才27岁呀。
我们需要的也许正是文章中提到的偏执。。。
2017年12月08日
0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