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有定见的。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也是有定见的。
成为多数人中的少数人,并且坚持自己的决定,也是有定见的。
如何成为一个有定见的人呢?了解自己的真实所需,知道真正解决之道。
我们也许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我们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对什么不满意。每一个对生活和自己的不满足,背后都是这个人的成长需求,现在的自我和希望的自我之间产生空洞,就是成长空洞。这个空洞是痛苦的来源,王小波说所有的痛苦本质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空洞填满空洞的过程。可是当空洞出现时,不要着急去填上,如果盲目地用不对的东西去填补,很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用物质填满空洞,空洞越来越大,物质也许能带来一次比一次更短暂的快乐,但绝非长久的幸福。用他人的认可去填满空洞,他人的行为是我们无法左右的,这是现实,而我们又渴望亲密的人给自己我们所希望的反馈,现实和希望之间的落差给我们的心情带来了更大的空洞。我们就需要更多的他人认同来填补空洞,这样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我都做到这样了,你为什么还不理解我?”这样的话只能干扰亲密关系,增加自己和对方的委屈。慢慢的,你会发现,你变成了一个老好人,没有自我,忙忙碌碌,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成为为他人认同而活的工具,却不得善终。你以为大家都喜欢和离不开你,其实是你离不开他们的喜爱。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来填补空洞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痛苦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己对成长的渴求,简单填满这些痛苦空洞,真实的需求就会被掩埋,接纳自己此刻的空洞与无能,是成长为自我的重要一步。我们应该从空洞看到自己真实自我的袒露,理解自己到底为什么会痛苦。让自己从根部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愤怒带来的无能的空洞,告诉我们需要提高能力;失恋带来的无价值的空洞,需要我们自己努力的爱自己;厌倦带来的不新鲜的空洞,需要提醒我们生命更多种的可能。
当和父母的想法冲突的时候,我们若能理解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期待我们幸福,虽然这个方式跟我们期望的大相径庭,造成了我们的痛苦,但是不着急用抵抗或者消极顺从填补内心的空洞,理清自己真实的需求,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自己的幸福,最后父母也会欣赏我们的努力的。不用他人的认同来填补自己的空洞,才能成为一个有定见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