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常说很多时候一定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
1.切身体验
切肤之痛只有自己体会过,才知道有多痛。而且自己描述过的痛苦可能,远远超过自己所能感受到的。玩笑的打闹变成斗殴,就是这样的例子。
亲身经历一个负面事件带来的情绪反应要比看着或听说别人遭受一个同样的事件,所感受到的强烈得多,形成的情绪记忆也远远更持久,我们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感同身受,但心理学实验同样也表明,自己是无法从强度上真正感同身受,别人的痛苦的。
2.别人口中的故事
每个人都会由于观念甚至经验产生偏见,客观且全面描述一个事情,极少有人能做到。
3.为什么
太多人告诉你,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但很少有人告诉你为什么,甚至为什么必须这么做。投资领域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太多的人没有搞清原因和导致的结果就采取了投资行为,结局可想而知。
4.世界是复杂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有些概念和道理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理解和效果。
用单一因果来解释事件几乎总是不恰当的,唯一能够靠谱的高清因素x和因素y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就是通过随机控制试验。
5.未来是不确定
除了自身的因素比较可控之外,外界的机遇因素几乎完全不是能够控制我预测的,我们最多只能做好头脑准备,尽量不错失机遇。
个人因素往往只是成功的一个既非充分又非必要的条件,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无需悲观,因为毫无疑问,改善个人因素的确能够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
6.别人的道理,自己的事情
别人的教训自己的经验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此时与彼时,此境与彼境,已然不同。
而所谓的活学活用,就是要善于抓住知识本质触类旁通,将道理外推到表面不相似但本质一样的问题领域。
知识的表象细节会迷惑我们的眼睛,阻碍我们对知识的转移应用。
就是因为表面上不相似,而我们的记忆提取就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些表象上的线索来提取的,因此这些表面不相似性,便阻碍了我们在问题之间进行的类比,阻碍了我们将在一个情境下掌握的道理运用到另一个情境下。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有两个思维步骤,一是根据问题情境线索,从记忆系统当中提取以往成功过的方案,沿袭类似情景下用过的可行方法,然后评估该方案是否已经能够解决当前问题了,如果能够就终止记忆搜索,这个被称为satisficing原则。
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剥离其表象抽象其本质。表象阻碍了识别两件具有相同本质的难题的共通性。举一反三,就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7.认知失调与自我辩护
煮熟的鸭子嘴还硬。人们通常会对自己的观点竭力辩护,而且非常善于寻找证据。
8.失败及成功
父母常说,我把所有成功的经验都教给了我的孩子,但是为什么他还是不能成功呢?智者云,因为你没有教给他教训。
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在撞南墙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特别是对于尚未有人走过的路,并到达成功的彼岸。
失败的事情中揭露出来的信息一点也不比成功,事件中的信息少,或许往往还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9.情绪对照
遭遇过巨大的挫折并成功爬起来的人,面对新的困难的时候会更加淡定。这种“正确感”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
10.天性
天性类似情绪,它们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而理性是现代社会的投影,也只有短短几百年时间的培养。所以情绪和理智经常让人纠结。
我们似乎有两个大脑,一个理性大脑,由进化年代较为新奇的大脑皮层构成,具备自我意识,分析计划,抽象语言等复杂的功能。另一个原始大脑,由进化年代较为久远的大脑区域构成,是你远古社会,主管情绪,及一些原始的需求和条件反射,如生存繁衍道德直觉等等。
为什么你自己的大脑会跟你过不去呢?为什么他总是不让你开心呢?很简单,如果你总是感到满足的话,就不会去进取,在一个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你的这种不思进取的基因很快就被淘汰,经过了漫长的筛选和淘汰,如今剩下来的基因几乎都是挣钱机器。用数学的语言来说,自然选择过程,试图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并不是幸福感,而是繁衍概率。
贪婪嫉妒短视投机这几天心也许在远古社会,曾经成功地让我们的祖先占据了生存繁衍优势,然而现代工业社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分享合作交流长远诚实,这些才是在现代社会获得成就的方法,但由于我们的天性还没有为这个社会准备好,因此我们常常需要用理性的声音去说服内心的原始人。
11.习惯
习惯养成很困难,但是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亲身经历了就一定明白吗
1.很傻很天真的条件反射。
其实撞了南墙并不就一定意味着做法不对,可能只是时运不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错了。
同样结果正确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
客观的做法是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因为再好的过程也可能会偶尔失利,但从长远来囤积,好的过程,总体上必然导致更好的结果。
2.认知偏差
成功者和失败者都可能归咎于错误的原因。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成功了容易夸大个人因素而忽略偶然性,失败了,觉得一切都是失败的原因会出现否定自己。正确的做法是了解经典的思维谬误 ,减少认知偏差。
3.情绪系统
让理智说服情绪,或者说理智鼓舞情绪,理智诱导情绪,理智威胁情绪(失败教训),实现两个大脑上下同欲,事可成矣。
正确的做法不是一概而论地听取直觉的意见或一概而论地不听取,而是将它当做参考,然后利用自己的理性大脑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驾驭情绪系统,毕竟它只是我们的进化工具箱中的,决策系统之一,而不是全部。始终别忘了情绪系统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判断决策系统,并且很多时候是为了适应远古社会,而非现代社会的。
不需要亲历,也能明白理性的力量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在摆脱情绪的影响道路上越走越远,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类更加理性思考,权衡选择利弊。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晚,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
只有走在少有人走的路,或者没有前人探索过的道路上,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否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往往是这类人能够迅速走在别人的前面,在别人跌倒的地方跳过去,而不是将别人痛苦的泥潭再趟一遍。
然而能否从中获取知识,避免做别人做过的俯卧撑,就看你有没有一双能够辨识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心智,否则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就永远只能是来打酱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