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安全感

关于安全感

作者: 清晓视野 | 来源:发表于2020-10-03 10:31 被阅读0次

    安全感实在太重要了,似乎所有的心理问题总能归根到安全感上。所以,得做个笔记,把这个知识点再梳理一下。

    马斯洛提出了五大基本需要理论。排在第二位的是安全需要。它是指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它表现为人都希望自己有丰厚的收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可以预测和熟悉的环境中,喜欢做自己熟悉的工作等。所以,我们需要体制、法律等。

    安全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如果安全感不足,就会出现许多的心理问题。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不安全感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因为不安全感来自于恐惧。而恐惧是面临或预测到危险时的一种应激情绪,它是一种原始的、剧烈的情绪。人有三大恐惧:本能的恐惧,出生的恐惧,成长的恐惧。

    首先是本能的恐惧。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机体内都存在着一种先天的或本能的恐惧。本能的恐惧是生命体内的先天设置,它具有避险求生的功能。某一种动物先天就有对另一种动物的恐惧,这种本能的恐惧使它对掠食者能够提前警觉,迅速识别,以便及时逃避,争取生存机会。如水鸟对鹰有本能恐惧和天然的识别能力。格雷的《恐惧与应激励心理学》描述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纸作成具有不同相似等级的鹰的形状,用绳子牵着它们从空中掠过水面,测试水鸟的应激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纸鹰的开头越是逼真,水鸟的恐惧反应越是剧烈。

    人类在生活中也靠着本能的恐惧去避开危险,求得安全。

    我想,这大概就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吧。是否也是一种代际遗传呢?

    其次是出生的恐惧。出生的恐惧是指生命降生的原初体验。生命孕育于母腹,跟母亲形成共生体,享受依赖、舒适,它的需求总有随时的供应。母腹是人类记忆的原初舒适区,出生,就要进入一个新环境。对于新生婴儿来说,这是一个陌生可怖、充满各种不舒适的环境。出生就意味着它要与母体分离,靠自身去努力适应,经历生存与成长,这不容易,它不愿意出生。它不愿出生,又不得不出生,出生就成了它生命经验中的创伤。因此,人类出生的初始感受与反应便是恐惧与逃避。弗洛伊德和兰克称为“出生创伤”。伍德这样描述婴儿的出生过程与体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体验很可能是充满恐惧的。我们被迫离开母亲的子宫——一个柔和,温暖,安宁,舒适的世界——进入到这个世界——它仿佛是一场满是光亮,口音,寒冷,疼痛的噩梦。婴儿出生的时候,它害怕得身体紧缩,疼痛得面部扭曲,双眼紧闭。也放,我们与母体脱离之后的第一种情绪就是恐惧,第一个反应就是逃避。”

    出生的恐惧无法避免。弗洛伊德说:“对于个体来说,出生是他的恐惧经验的原型;我们的确倾向于这样看,成人经验的恐惧状态往往是对出生创伤的重新体验。”

    其三是成长的恐惧。像动物一样,人有本能的恐惧,有出生的恐惧。但人与动物不同的是,有成长的恐惧。也可以说是与文化因素过程产生的恐惧。自出生之日起,个体就开始了一个在文化环境中成长的过程。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文化的影响对他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文化的影响会产生两种基本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是,文化影响削减了他生命中的恐惧。例如,一个孩子从他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并且学会了适当的规则,他发展出一种直面的倾向,敢于通过浓度去突破恐惧的阻限,让自己更全面地去经验生活,更充分地把自身内在的资源活出来,他因而获得了成长;坏的可能性是,一个孩子生命中的恐惧受到文化的强化。如,他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多的剥夺、抛弃、威吓、强迫等经验,这会在他的内心累积更多的恐惧,以至于他变得非常害怕失掉爱,害怕被抛弃,害怕陌生,他的世界是不安全的。他常常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不存在,他会幻想一个安稳而有序的世界,让自己躲在里面,不出来最好。这些恐惧潜隐地伴随着他进入儿童时期之后的人生阶段,并在暗中产生他不能自觉的影响。特别是当它们受到某种现实诱因的刺激,这种恐惧就会变成症状,对人的心理、人格、精神产生破坏作用。

    由此可见,恐惧与生俱来,不安全感是无法根本解决的,但可以通过好的文化影响削减生命中的恐惧,增加安全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安全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ei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