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传子,家天下。”这句话,我想只要学过初中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它的意思是说:从大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开始,中囯历史就从之前的“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了,从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私。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这一结论。因为读了《史记》中关于“五帝”的内容后,我们发现,“五帝”实行的居然早就是“家天下”的体制了,仔细捋一捋这五个帝王,查一查他们的背景,他们的确是如假包换的一家人。
在细说“五帝”前,先恶补下历史常识:
首先,“五帝”是早于大禹的。其次,“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为何称为“帝”,《说文解字》中说:
“帝, 王天下之号。其帝者任德设刑,言能行天道。”
换成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帝,是掌管天下,提拔有德行的人,掌管生杀大权,说的话就是天道。可想而知,帝是何等尊贵而显耀!五帝能称为帝,必有大本事,大贡献,和高风亮节的品德。
历史上的“五帝”有三种说法,我们今天采用《资治通鉴》中关于五帝的说法。
好了,来看看“五帝”的亲缘关系:
“五帝”排第一位的,就是咱们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 这个黄帝,也就是与蚩尤决战,最后杀死蚩尤的黄帝。本来咱们都应该知道黄帝是谁的,但是据作者在校园里随机采访的两组数据看,男同学知道黄帝的比例为61%,而女同学知道的仅为35%。我就在这里普及下黄帝。黄帝是远古时代的共主,被尊为“人文初祖”,黄帝不仅在政治上管理天下,治理民众,制定国家制度,在军事上东征夷民,南讨九黎,而且还是一位发明家、 音乐家、医药家。舟和车就是黄帝发明的,而咱们华夏民族的气运的象征——鼎,也是黄帝在晚年发明的。他还制定音律、医书等。所以毫无疑问,黄帝作为五帝之首是当之无愧。
第二位帝是少昊,他是黄帝的长子。据史料记载,这段统治期间被称为“凤国盛世”。咱们要理解,第一代帝王征战四方,创立基业,第二代就要休养生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少昊做到了,所以少昊也是一代圣明的首领。
第三位帝登场了,他叫颛顼(ZhuanXu) ,黄帝之孙。为啥不说是少昊之子呢?这里我解释一下,颛顼是少昊的侄子,为啥不是少昊的儿子呢?史记记载:“昔共工与颛顼争帝”,就是有个叫共工的人要争夺帝位,颛顼奋起反抗,就成为五帝之一了。这句话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就大了,毕竟政治都是黑的,也许少昊的儿子,少昊的侄子,还有共工,都曾激烈地争夺过帝位,最后颛顼胜出。不过,颛顼的功绩也是值得人们敬佩的。其中最大功绩就是创制九州,这九州可不是大禹原创,而是源于颛顼。
第四位继承者是帝喾。历史总是奇妙的,也可能是因为大公无私吧,帝喾是少昊的孙子,也就是说,帝位又从颛顼那一系又回到了少昊这一系。叔叔让位给了侄儿。这里的想象空间也大,要放在脑洞大的读者的构造中,肯定比清宫剧“九龙夺嫡”还精彩。但历史已经久远,我们无从得知。不过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这一真理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
最后一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尧。毫无疑问,尧也是黄帝的后代,是帝喾的儿子。不得不说,除了中间颛顼不是传位于长子,其它都是长子一脉。 尧离我们最近,也最有名气,他治理洪水,制定历法,使农业大发展。他还派出神箭手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人们远离炙热烧烤之苦。但是他最有名气的事情不是这些,而是禅让帝位给舜。
舜是尧的女婿,不是儿子,到这里,我们或许觉得,尧终于把位置传给了一个不是黄帝家族的人,终于算是对得起“禅让制”了。如果你这么想,你又错了,因为舜也是黄帝家族的人,据考证,舜是帝颛顼的六世孙,而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所以,舜帝是黄帝的八世孙。
五帝的家族传承,最终在舜这儿落下了帷幕,其中的烟硝已经消失在千年的长河之中,只留下些传说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然而,我们能不能因为“五帝实为一家人”断定“五帝”时期为家天下呢?其实不一定,这个要先看看古人是如何定义“公天下”与“家天下”的?
根据《礼记•礼运篇》的解释,“公天下”有三个因素:“大同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里面的核心是“天下为公”,而所谓“天下为公”,即指“一切财产都是公共所有”。而“家天下”这个词,是根据“公天下”这个词来的,是指:帝王把国家当成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其核心还是财产。
那么重点就很清楚了,财产是核心,财产决定一切。是家天下还是公天下,看财产属于个人,还是属于公家。
五帝时,财产还是公有的,所以仍然属于公天下。至于五帝时的五个首领都是一家人,属一脉相传这一点,可以理解为“举贤不避亲”,人们在选举时每次都选举了黄帝的后代,因后黄帝的后代确实有才能嘛!当然,很多人不服这个说法,认为是黄帝家族使用了手段,才会使首领这个位置始终在他们家族中流转。但我想,即便如此,只要财产仍然公有,公天下的性质就没有改变。
后来到了禹的时候,原始社会走到尽头,私有财产大量产生。大禹家的财富太多了,多到必须建立暴力机构来维护这些财富,于是,他再也不会搞禅让制了,提都不会提,只会传位给亲儿子。人类就此进入“家天下”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