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卖早餐的大哥
我喜欢在一家店买东西,早餐也不例外,到今日在这个小摊吃早餐已经3月有余了。小摊的老板是位30岁左右的大哥哥,小个儿,消瘦,黝黑的皮肤,含蓄,内敛,每次对来买早餐的人都是简单的询问要什么,然后收钱找钱。
由于我的习惯性执着,大哥也就认识了我,虽然他并不知道我的名字,每次去还未等我开口便知道我今天要吃什么。有个周末的早上,阳光明媚,走到巷口,正好他还未收摊,恰巧我也不赶时间,便闲聊了两句。
“您这些都是早上起来准备的吗?"我指着眼前的食物问道。
“是的啊”
“那您每天几点起床啊”
“三点”
“晚上岂不是要睡很早?”
“12点多吧”
“12点多才睡,3点起”我满脸惊讶。
“已经习惯了。”他笑了笑,说着摸了摸身边的小孩。
他的妻子,一个微胖的女人,比他外向,见人就热情的打招呼。以前总是夫妻两个人一起卖早餐,妻子主打,他打下手,现在妻子去附近餐厅做服务员了,他便一个人打理起这个小摊。他有一儿一女,大的3岁,小的也就1岁多。
或许是生活的压力,他才会每天只睡3个小时,但是从他的眼神里语气中我分明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踏实与幸福,没有丝毫对生活的抱怨。
他的生活是富足的我以为。或许未来20年他依旧需要在这里摆摊为生,养活家人,毕竟孩子还小,尽管每天忙碌,重复着昨日生活的动作,但是他是踏实的,心满意足的,我祈愿他身体健康。
同样生活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大都市里,我有着自己的梦想,有可以培养的技能,但是我不得不说我不如他努力。我并不比他过得富足,但是我的行动力却远不及他。生活在大城市中怀着自己小小的梦想,我更多需要的是如他这般日复一
日持续的努力。相信他的明天会更好,相信我的明天也会阳光灿烂。
二 地铁上的老太
照旧,广州,早上7点32分,客村等地铁。
“嘿,都排队,都排队”声音爽朗,抬头一看,60岁左右的老人,个儿不高,但声音够响亮,让低头族们都同我一样齐刷刷的送去眼神。
“你们都是读书人,怎么不排队呢,那里不是写着排队吗,我没读书我都知道要排队。”老太太继续说,“排队啊。”两个30来岁的年轻人低着头走过来径直站在地铁出口处,被老人这么一喊只好灰溜溜的走到后面排队了。
“先下后上嘛”地铁门刚打开,老人那爽朗声又来了。那一天是我早上看到最尽然有序的一次上下地铁画面,不得不为老人点赞。
广州素来被人称为生活节奏快的城市,然而这个快字在地铁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得和时间赛跑,人被挤得团团转,但是我们却忘了排队其实是最节省时间的有效办法。我们每天上下班都很忙似的,但却没有采用最节省时间的办法,弄得我们自己每天上下班时间跟打仗一样。不得不是说乘坐交通工具的地方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的地方,期待着哪一天我们都能观赏到排队上下公共交通工具的美景。祝愿城市早日实现文明。
三 那一群手捧四级红宝书的高中生
每天早上,上班时间都会遇到一群穿着绿色校服的学生。每次看到他们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多看几眼,活力,健康。瞧,他们多认真,上电梯的那一会眼睛还聚焦在手中的课本上,文言文,诗词,英语单词。
“你们为什么都拿着四级红宝书呢?”买早餐时偶遇到三个少年,见他们都拿着我曾经也那么熟悉的四级红宝书,便和他们攀谈两句,“是你们老师统一安排的吗?”
“是啊,我们要为托福考试做准备。”
实话说,我羡慕他们。那些年我还是一名高中生时,我只知道苦哈哈的背着高考词汇,那时脑中没有托福的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广州经济发达,孩子的发展早已喵向国外,格局自然也不同,而内陆城市的大多学生还只是停留在考入国内一本。如若高中时被四级词汇,大概会被老师说成好高骛远吧。当然这个仅仅是从大众来说,不作个体研究。
生活的世界很大,大得让我们无暇顾及他人的动态,生活的世界也很小,只要细心发现,用心感受,总会充满感动,发人深省,引人上进。

v�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