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这个评价统计图表,2016年8、9、10、11月这4个月显著地增长了大量的评论,一共1440条是这段时间产生的,其中1383条是“好评”。而从2014年6月上线以来,其实每个月的评论都是并不多,到现在总共是1882条,也就是除开这4个月的,前面大概25个月,即2年又1个月总的也才刚500条。
在简书社区中,官方帐号“简书”也发表过一些激励用户去点评的活动,比如,
2015年08月18日的《给简书app写评论,送明信片》,其阅读量12518,评论数311
2016年03月03日《给简书找BUG赢好礼》,其阅读量10434,评论数191
这些活动也是一定力度上促进了App Store里的评论数,特别是好评的增长,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我在评论里看到大量“为了表扬而表扬”、加上自己简书ID的宣传等内容,当然了,简书也确有它的优点,有些好评还是说的蛮在点的。
至于前面说到的那4个月的,我要着重看看2.11.3这个版本,因为它是第一个带来大量评价(好评)的版本,“简书”号在对应时间里发过一篇《给简书找BUG赢好礼16.07.23——简书iOS 2.11.3 公测》的文章,其阅读量10665,评论数161,从3月3日开始的版本开始有这个活动,基本上每次的阅读量和评论数差不多,1W上下和200上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简书”这个帐号下看看),但是,其他时候的应用市场里的点评变化没有这么明显,所以粗浅推断,这并不是大量增加评价的主要的影响因素了。
再可能其他的运营活动,我就不去花时间查找了,也许还有其他促进方式吧。只不过,在将整个评论看过一遍之后,单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有“刷”的成分,当然也可能只是我见识还太浅,看错了。
具体来说说好评与差评,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些收集起来的评论内容,懒得看可以直接翻到后面看结论,
典型好评收集(61):
典型差评收集(45):
好评主要是这7个方面:
1、老用户对于推出App客户端的期待达成
2、阅读体验佳
3、内容质量高
4、喜欢强大的写作编辑功能(markdown)
5、对作者体验好(内容分发机制)
6、社区独特的文艺氛围
7、产品对用户的积极响应满足需求迭代
以及需求建议:发布文章、iPad版本、搜索、关注列表、调节字体大小、黑夜模式、阅读历史、订阅作者、私密文章、删除评论等。(这些逐步地基本上现在的App都提供相应功能了)
差评主要是这8个方面:
1、内容质量低
2、闪退严重(遍及多个版本)
3、在iPad上不支持横屏
4、App基础功能异常(数据丢失、显示不清、连接太慢等)
5、平台文章分发规则不清,投稿审核体验差
6、App没有发布文章功能
7、推送过于频繁
8、与网页版相比,功能太弱,缺失比如黑夜模式
找出了这些问题,通常来说我们要看看接下来的行动,不然你投入这些时间去调研干嘛(其实,我可能就是好奇或者好玩而已)……针对差评我们来试着给个简单优先级排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2、4、3、6、7、8、5、1。至于对用户需求及反馈问题的实际处理,还需要对具体内容逐个分析再针对性出方案(也就是上表中再加一列“处理方案”),这里就不做了。
以上可能还是有点惰性,并没有想更深入或全面去研究,这里明显只是很少的一点东西,毕竟作为角色更多是用户,这里只是做一定的产品了解足矣。更多只是通过用户评价,看看产品好在哪,不好在哪。
最后,
说到“内容质量低”,我自己之前使用简书的习惯,比如App上只看“关注”,基本不看“发现”,也就是当初的“首页”版块,因为里面的文章说实在的,除了鸡汤就是鸡汤,或者说为了迎合某些玩意去运营推的,对于我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有些看到就恶心,所以,默认都是看“关注”。后来版本更新直接将“关注”作为第一标签,也是棒棒的了。不过,话也说回来,简书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并非能由理想化的用户需要去要求的,要做起来就是需要给市场提供差异化价值,平台与用户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双向选择的。
另外,
其实2013年在上海innospace里就与简书团队在这同一个创客空间里待过的,里面大概10个团队吧,我是其他产品团队的一员,当时简书网站还是非常文艺范,所以我这个不太文艺但是又喜欢点文艺的人只是看了看并没有上去玩,看到简书现在能从中脱颖而出走到现在,还是挺欣赏和祝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