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手大礼包@IT·互联网今日看点
来看看简书的内容运营做的怎么样?

来看看简书的内容运营做的怎么样?

作者: 奔雷 | 来源:发表于2016-07-05 00:20 被阅读1544次

我曾经给朋友推荐简书,是这样说的:简书是一个很不错的写作工具,有着干净的页面,优雅的排版,但不是一个阅读的平台,因为大多数文章空洞乏味,没有营养。

对于简书上的文章没有深度这一判断,是来自于首页热门推荐,被推荐到首页的热门文章,通常有着不错的阅读量,但实话说,多是标题党和鸡汤文,毫无深度可言。当然,这不能完全怪编辑,他们也许只是为了迎合庸俗的大众,完成KPI指标。显然,经过尝试后,这是被他们验证过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简书主页

首页呈现出来的,除了热门文章之外,还有新上榜、日报、七日热门等标签,但这些标签下的文章由于路径深了一层,浏览量大大低于首页推荐的文章。

在内容运营做的比较好的是知乎,早期的运营为社区培养了一大批贡献优质内容的用户,也为社区塑造了高逼格的氛围。尽管这样,随着大量用户的涌入,高质量的内容生产者逐渐离开,抖机灵的段子、鸡汤文和情感内容逐渐占据上风,用户投票的结果就是专业性问题得不到重视,最终沦为平庸之地。好像这是无法摆脱的困境,大众意味着平庸。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地方社区,内容更是庸俗的一塌糊涂,浏览量排名靠前的内容多是感情出轨、杀人放火、交通事故等内容,编辑也往往只能推荐这些内容,因为这确实能吸人眼球,为产品带来不错的数据,说好的和谐社会呢?

说到底,一个UGC社区,其核心还是围绕生产内容和消费内容展开,让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即产生用户愿意消费的内容,从而通过评论、点赞和打赏反馈给生产者以促进其持续产生内容。

UGC社区:产生内容,消费内容

那么我们来看看简书在这两方面做的怎么样?

关于写作,简书干净的页面和优雅的排版让写作成为一件很享受的事,但这还不够,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写作者自然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得到关注、评论、点赞甚至是打赏。而后者反馈极为重要。简书的专题投稿,为新用户写作提供了曝光渠道,这个渠道保证优质的内容能够得到展示,从而激励优质内容创作者。

凭借几次推荐,可以获得一些关注者,但是如果文章未被选入优质专题,未被推荐,就很难获得关注和阅读。这和简书关注机制有关,在简书,你可以关注人(简友)、文集和专题,并且可以在关注页面查看内容更新。

简书作者韩叙的个人主页

我们可以看到,有近两千关注者的作者,其某些文章阅读量极低,其第二篇文章的阅读率仅4%左右,其实这篇文章质量很高,但没有获得推荐且未加入首页投稿专题,也就难以获得曝光。那么为什么有很多关注者,但其文章却只有这么低的阅读量呢?看看关注页就知道了。

在关注页,用户关注的专题、文集和作者都在一起,而专题接受投稿,因此文章更新极其频繁,下面这张截图,是一上午的时间的更新量,更新太多,也就没有动力点进去挨个查看。

简书关注页

关于阅读,给用户他们最想看到的,对于大多数用户,他们或许没有特定的目的打开简书,也许只是浏览首页推荐的内容,因此首页的推荐很重要,编辑必须仔细研究用户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其实关于内容推荐,很难有一个完美的机制。

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在如今信息过度丰富的状况下,我们如何过滤信息,做出选择?信息过剩,不断消耗接收者的注意力。凯文·凯利在《必然》的一章中探讨了信息过滤的方式,但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我们必须创造新的方式来过滤信息和个性化定制,以应对未来10年信息的急剧增长。

信息爆炸

当下,我们都是如何筛选信息的?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人和品牌进行过滤。关注我们认可的人,比如你可能会关注一些个人公众号,看他对一些事的看法,及推荐的内容;关注我们喜欢的品牌,比如关注某一品牌机构推出的内容。就像在一个森林里,你不知去向,那就找一个你相信的人,跟随他的步伐前进。

那么这种筛选方式在产品上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以知乎为例,知乎首页TL上是我关注的人,他们的回答、关注的问题、赞同的答案,这样,我只要确保关注那些我认同的人,我的TL就可以持续更新,并且大多数是我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再需要编辑去做推荐。

再说个例子,我们会看一些权威媒体的文章,而这个媒体就是品牌,其权威性意味着其提供信息的价值。近来很火的付费知识订阅,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李翔内参,槽边往事,你付费订阅,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信任他们,获取他们提供的信息。

我们反观简书,对于一个阅读者,怎么能够确保看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内容呢?一是关注内容,对于信息更新频繁的专题能否收缩进一个专题框,毕竟专题的文章是由专题的编辑审核纳入的,并不能完全符合关注用户的口味。而关注的作者,或文集,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容易符合读者的喜好。二是让新用户选择个人喜欢的标签或领域,对于选择不同标签或领域的用户,首页推送定制化内容,比如,对于选择IT标签的人,首页推送IT相关精彩文章。

关于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是所有内容产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共同去探索。

但总的来说,简书是一款不错的产品,正如其slogan“交流故事,沟通想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记录想法的场所,但可阅读性还不高。在我看来,随着用户产生大量优质内容,这里也应该成为一个阅读的地方,当然,这需要简书团队其在内容筛选推荐上再做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verrenmo:非常赞同作者的看法,三十八度五已关注,这几天刚来简书,逛了首页的热门推荐,内心os:“这都是什么鬼,为什么文章title跟爆款一样,内容也是逻辑混乱加无太大价值……。”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根据品牌和个人接收和筛选有效信息,应该是最好的办法。简书在运营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了,到底定位是什么……希望能越来越好
  • 雨过湘南:写得很好。
  • 望舒凝云:干货啊,简书现在的文的确太过“年轻了”,主页以汤文和实用文为主,话说就这片实用文,作者该涨粉啊
    望舒凝云:@望舒凝云 应该说是以汤为主,偶尔来个“西瓜”解渴
  • 一只大星星:不喜欢鸡汤,而简书上的许多东西都是外这个要不就是大学生应该怎么样过好大学生活,说实话挺反感的。希望作者们能写出更好的优质的文章。
  • a73cec4cfc17:很喜欢你的文
    奔雷:@林深见鹿Vv 谢谢:smile:
  • 蹈海:读者很关键。
    fireon:@禾树下 所以我其实在想的是,简书的目标用户定位是否犯了蛇吞象的毛病
    蹈海:@fireon 这是运行团队的选择,不设门槛有不设的道理。不过简书包括类似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期待不久的将来会更好。
    fireon:@禾树下 现在app不设门槛,这是通行准则还是可以打破的?
  • 劣子:比起阅读,简书更适合于写作。
  • 树顶有熊:同意。在下觉得,简书的写作系统和阅读环境不相匹配,造成很多简书作者只顾输出,不顾阅读,无形中把简书当成一个秀的平台,实际上主要的读者就是编辑,有效的读者反馈极少。
    而且由于上编辑推荐的干货少,多是鸡汤一类的文章,有些简书作者有意无意地会向这一类文章靠近,这个时候简书的写作功能也不得不说无形中退化了。
    在下浅见,无知处请见笑。
    树顶有熊:@奔雷 嗯嗯,在下希望干货能再多一些,在专业知识方面,让非专业人士看了也能够引起思考就好了。现在有点像让读者看看就过,引起用户思考的机制不足。
    奔雷:是的,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认真的、专业性内容得不到反馈,而无营养的鸡汤文总能收获多数赞同,那么用户为了获取激励就会趋向鸡汤文,知乎也是这个样子。所以对专业内容的激励很重要,大胆设想一下,我们只见过对用户分头衔等级,还没有对内容的评级或评分,这点或许可以通过规则尝试一下。
  • 清泠之声:这马屁拍得巧哈哈😄
    奔雷:@清泠之声 哈哈,其实之前写过几篇,与简书无关的,也上过首页。
    清泠之声:@清泠之声 我也要写一篇,写好一点,估计也让我上首页不?
    奔雷:@清泠之声 哈哈,还好吧,我觉得还算客观,简书页面简洁,很适合写东西,但确实不适合阅读,一个这么好的写作工具,当然希望他们能把阅读这块做好了。
  • 乆丩乣:上不了首页,就代表没有阅读量:mask:
  • 澳洲大熊猫:真知灼见!你的论证具体而且严谨。我居然句句同意!加油,我就喜欢这样的内容。希望简书能好好提高。它还是有潜力的

本文标题:来看看简书的内容运营做的怎么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nc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