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
当地时间2日,世卫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
报告还警告说,到2050年,全世界有近25亿─或四分之一的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丧失。如果不采取行动,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获得耳聋护理和其他康复服务。
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儿童听力障碍患者约为200万人,7岁以下儿童约80万,新生儿听力损伤总发病率为9.52‰[1]。
▲图片来源:Pexels若听力障碍没能在早期及时被发现和干预,将会对宝宝将来的交流和语言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宝宝既聋又哑。
因此,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在早期尽快被发现,及早介入治疗意义重大。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听力障碍?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应该对所有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是帮助检查婴儿是否有失聪或有听力障碍的第一步。
▲图片来源: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 截图因此,若宝宝在出生2、3天后进行新生儿首次听力筛查有问题时,应遵照医生的嘱咐在出生42天时及时回去复查。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一些日常反应来观察宝宝听力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宝宝有以下一些异常情况的话,也可能暗示宝宝听力可能存在问题:
出生一个月内不会被响亮的噪音吓到,在3-4个月大的时候无法对声源做出定位。
宝宝在看到你之前不会注意到你。
比其他类型的声音更注重振动噪音。
似乎不喜欢被读给别人听。
在12到15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说话很慢,很难理解,或者说不出“爸爸”或“妈妈”这样的单词。
对来电铃声并不总是有反应,特别是对位于远处的电话声。
好像听到了一些声音,但没有听到其他的声音。(有些失聪只会影响高音,有些儿童只会在一只耳朵内失聪。)
对保持自己的头部稳定有困难,坐着或走路没有支撑感。(在一些患有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的儿童中,提供头部平衡和运动信息的内耳部分也受到损害。)
看电视音量要比家里其他人响亮。[2]
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一条或多条符合,应该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
听力损失有时是渐进的,一开始很难察觉。因此例行的检查可以及早捕捉到听力的变化,即使孩子看似没有听力问题,AAP仍然建议在孩子4、5、6、8和10岁时再做一次检查。在11-14岁、15-17岁和18-21岁之间也应该进行额外的检查。
日常如何保护宝宝听力?
对于小宝宝来说,耳朵这个部位也是很敏感而而脆弱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躺着喂奶
宝宝躺着吃奶容易发生呛咳,导致奶水呛入咽鼓管从而进入耳腔,引发中耳炎。中耳炎好发于儿童,是伤害孩子听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2、随便给宝宝掏耳朵
很多爸爸妈妈看见宝宝耳道里有耳屎,就会强迫症发作,想给宝宝把耳朵给掏干净。但宝宝年幼好动,这样做非常容易一不小心就伤到耳道。
▲图片来源:Pexels另外耳屎也不是一无是处,人家作用大着呢!不仅可以帮助保护宝宝耳膜,还可以将异物、飞虫等阻挡在宝宝耳朵外。
3、没有及时擦干耳道
给宝宝洗澡洗头或带宝宝游泳时,及时擦干外耳道里的水,避免流进耳朵里。可以给宝宝带上儿童专用防水耳套避免水进入到宝宝耳朵里。
▲图片来源:Pexels4、随便给宝宝乱用药物
如果宝宝生病了,那就去看医生,切勿私自给宝宝乱用药品。有一些抗生素药物会对耳内神经细胞有损害作用,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耳聋。
5、噪音环境
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当中,平时看电视或者是听音乐等,都要注意音量。
另外注意避免给孩子使用耳机。
▲图片来源:Pexels6、打孩子脸
有时候孩子调皮,家长给气上头上来给孩子就是一巴掌。
这种不分轻重的扇耳光,很容易一不小心打到孩子耳朵。轻则鼓膜穿孔造成听力下降,重则不光是耳膜破裂,还因为鼓膜的剧烈震动,引起听骨链的剧烈震动,引起内耳的损伤,造成感应神经性耳聋!
参考资料:
[1] http://www.nhc.gov.cn
[2]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