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很多次回想起在那个街道里度过的岁月,印象最深的场景之一是夏天太阳快要西坠的傍晚。街尽头的大楼沉默矗立着,堪堪挂着紫色余晖的一角,夜幕好像很快就要降临,但耳边依旧人声沸腾,一家家店铺亮起的灯火连成一片,变成人间里最普通不过的银河。
1
最近小区楼下的那条街开始拆迁了。
当巨大的挖掘机日以继夜地轰鸣咆哮着,把整个场景变成一个破败的垃圾场,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那些常驻在回忆里的人与事已经匆匆消失,没有留下几分供人怀念的余地。
这条装满了我整个童年回忆的街道,定格了无数画面的街道,无数次穿梭而过,都能感觉到满满人间烟火味的街道,正一点点被推到、重构,变成陌生的模样。
但其实一切结束得并不是毫无征兆,在我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末尾,这条街的生物就开始撤离:猫猫狗狗、搬着小马扎的遛鸟大爷、整日播放二元店广告的喇叭女声,甚至是养在十字绣铺门口的绿萝。
他们全都因为一张改造通告陆续离开,关闭掉一盏盏店铺的灯,在某个夜晚集体“出逃”,湮没在我看不见的人海里。

2
在《请回答1988》的大结局里,大家离开双门洞后,那个胡同也很快荒芜了,女主角眼含热泪的念着旁白:
“怀念那个时期,怀念那个胡同,并不只是怀念年轻时候的自己,而是因为那里有爸爸的青春,妈妈的青春,朋友们的青春,和我所有爱着的青春,也因为对那些再也无法聚到一起的年轻的风景最后问候一声而感到惋惜。”
我想,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永远是独特的,那些用时间打造过的熟悉感总是难以忘怀,成为日后不断闪现的回忆素材。
当最好的时光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我们总是急着去体验和经历,岁月就这样匆匆流过,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来不及静下心来去慢慢懂它。
当最后我们都长成了大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开始生活,时间的刻度才在一切结束后逐渐清晰起来。
故事的细节在回忆里一点点慢慢展开,那些爱过的日子就复刻如同昨日:我在这条街上又跑又跳,又笑又闹地度过了十多年,从小学一路成长到了高中,不知道多少次直线穿过那些依傍在一起的低矮建筑,踏着六点钟的夕阳回家。
那时候是最好的时候,从到家到学校是短短几百米,每天的晨光准时挂在路边的梧桐上,放学和朋友驻足在红绿灯闪烁的十字路口,看对面老街上错杂的电缆线,那些从热闹人家里蒸发出的烟火气一层又一层地覆盖叠加起来,共同和余晖组成一个最适合回忆的色调。
彼时的喜怒哀乐不过一个手掌就能数清,连遗憾都是美好的。就好像我在某个傍晚背着书包回家,进门帮妈妈摆好菜,爸爸就准时把电视调到新闻联播,再熟悉不过的背景音里夹杂着的是家人们碗筷碰撞和说笑的声响,窗外恰好是沉沉的暮色。

3
那些飘荡在空气里的阳光,微风,还有小饭馆里传出的香气,沉淀在每个过路人的心里。于是每天傍晚六点的老街,成为了我心中“幸福”的代名词之一。
街上开着的都是西北再常见不过却又独具特色的小铺,就像那家坐落在路口的牛肉面馆每到饭点都会生意火爆,在门口支起几张平桌,端一碗热气腾腾的海碗面条,清亮的汤底和火热的辣椒红油,最纯粹的食物里藏起的,是治愈生活的满足和愉悦。

夏天里姗姗来迟的夜晚总会让人轻易忘记时间,我喜欢在那样火热又爽朗的季节里溜达在傍晚的街道里,余晖里的暑气仿佛永远不会消散,它和各式各样的人间烟火味一起蒸腾上升在街道上空,变成后来我回忆最怀念的片段之一。
卖花馍的小铺门前总是排起长队,一个个样式精致的花馍整齐码在小玻璃推车里,油香和烤箱里散发的饼香吸引着路人驻足;
而我总是和朋友迈步去隔壁的麻辣烫店,坐在角落里谈天,看老板娘用红辣的汤底烹饪着食材,咕嘟蒸腾出的热气缓缓飘散,氤氲了整块映着晚霞的大玻璃窗。

日子就这样在晚风和食物的香气里一点点溜走,岁月不止从我们的身上走过,这条仿佛永远不变的街道也逐渐老去着,那些刹那间美丽过的场景就这样定格在人生的某一刻,和某个我们曾经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夏天一样,定格在人生的某个平行时空里。
4
不论后来的我回想起多少次,那条街道仿佛一直都是太阳的颜色。
大约是老街的朝向很好,日光可以通透的穿过街头直达另一个出口。整条街沐浴都在一片金黄色里,那种暖洋洋的感觉穿过发丝,最后轻轻坠落在眼皮上,很轻易地让人萌生出纯粹的幸福。
漫长岁月所给予街道的并不仅仅是陈旧,当晚霞倾斜下来的时候,那些古老就都有了归宿。
我在很多个那样充满晕黄色的时分看见街道里鲜活着的人们:
戴着小白帽的老板站在自家烤肉店门前慢悠悠地燃起一把炭火;有男孩子骑着自行车经过,校服外套里张满了晚风;花店的女孩用丝带捆好了一束百合,放在落地的大花瓶里;树荫下,准备回家的老人去逗弄停留在脚边的橘猫。
那些停驻在街角的小楼沉浸在一片晕黄的格调里,它们的砖墙吸满了夕阳的饱和度,楼下店铺的玻璃窗反射着光斑,像是闪动的碎金。
在温柔的晚风里,整条街道都在贩卖黄昏。

然而我不曾想到的是,这些发生在黄昏的故事就这样逝去,那些我尚不知道名字的人们离开得无声无息,他们曾与我共同见证这条街上人来人往,却在某一个时刻和街道一起失踪,只留下一个任由记忆冲刷脑海的我。
这条熙熙攘攘,充满行人的街道曾一直喧闹到半夜,热闹得仿佛永远不会散场;现如今它却失声沉默,从窗口看去只是黑漆漆一片,再也没有那些闪烁的霓虹。
我曾经一厢情愿地认为过去的故事只是被暂时封存,只要地点和人物不变,我们就总有机会重续篇章,就像我还能再走一次那样人声鼎沸的街道,看一次发生在晚风里的故事,踏着六点钟的夕阳回家。
但暴力拆除的方式比什么都来得直接,时至今日我才意识到,那个承载着满满回忆的地点并不会永存,而事物离开的方式其实异常简单又残酷,通常他们会在某一刻直接消失,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回头的余地。
正如《请回答1988》大结局的最后,人到中年的德善再次梦回双门洞,悲伤的缓慢独白道:
“青春美丽的理由,可能是因为那个刹那瞬间刺眼得闪耀不能再次回来。如今对已经逝去的东西,对再也无法回去的时间,说一句迟到的问候。”
比如那些再也回不去的路和见不到的人,比如正在楼下被那个机器推走的,很多个充满情绪的我。
生于西北长于西北,热衷做梦,永远屈服于温柔的人和事,喜欢胶片摄影和记录,狂热复古爱好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