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邵恒头条主理人邵恒在得到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提到“慢变量”。她是这样解释慢变量的:
“新闻、突发事件,就好比是台风、极端天气,这些都是快变量;慢变量就好比是气候变化,虽然你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直到改变地球的生态,甚至地缘政治。”
邵恒头条在每天10分钟的音频中,邵恒会为用户介绍1-2条当天值得关注的新闻。她把自己的使命比作“气候观察员”,而不是成为一名“天气播报员”。
这使我想到了最近上的课--今日头条的官方培训课。课中多次提到优质文章有一条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一定要有“信息增量”。可是,每次点评课,老师批评最多的还是那些“播报员”式文章。
这些文章不是把新闻媒体的新闻播报一下,就是把自己的心情播报一下,又或者干脆把自己的感受和你倾情诉说一遍。最后还要问你:“我说的怎么样?”叫人有点哭笑不得。
我们写东西,也要做一名观察员,而不是播报员。切记不是“看”,是“观察”!
刚好最近看了粥左罗早期的一篇文章--《靠这5个标准我写出了100篇10万+文章》。结合这篇文章,我总结了三条对我们新手切实可行的摆脱天气播报员式文章的技巧,希望可以带给你一点点启发。
第一,提供新知。通俗点讲就是你得告诉大家一点大家还不知道的东西。
可以是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比如《套现15亿现金后,摩拜80后创始人留下2条人生潜规则》。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8791/68a9012246fb7dc5.jpg)
当时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个亿,大部分的人都在讲“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招呼都不打”,教人该怎么奋斗。这篇文章却借用梁宁的“点线面体”结构,讲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奋斗以及借助外力成全自己。
可以是新信息,最近罗永浩在抖音直播卖货,几次登上热搜。当大家都在谈论罗永浩卖货会怎样,或者罗永浩首次直播卖货的战绩的时候。粥左罗却在《收割国人的瑞幸陆正耀,低头赚钱还债的罗永浩》中,深度挖掘老罗以前的“黑历史”--高中辍学、多次创业失败,以及黄章晋和叶三对老罗的介绍,使我重新认识了老罗,对老罗直播卖货顿生敬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8791/11f9c7bed49760bd.jpg)
关于这一点,我每次写文章的时候都会思考,思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怎么写能给读者带来“好处”,怎么写能让大家感觉有用,尽量避免为了表达欲而写文章。想明白了才会去写,要不然就不去写。
第二,逻辑性
写文章讲求起承转合,这就是逻辑性。刚才提到的梁宁的点线面体讲个人发展也是一种逻辑,是借助结构讲述逻辑。当然还有小白写作的“见感思行”。
前段时间“227大团结”有一篇文章--《肖战粉丝偷袭AO3始末》看得我差点破口大骂太TMD爽了。整篇文章虽然只有4000多字,但却配了84张图,凌晨两三点愣是看得我一点睡意都没有。简直就是看了一部节奏紧张的大片。平时文章“在看”都是800-900,这篇文章10万+“在看”,简直是史诗级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8791/e12d9a24ffada4c1.jpg)
一篇文章的内在逻辑,刚开始很难把控得好。刚开始建议多学一点别人的套路,就像“见感思行”、“5商写作法”等。
第三,论证精彩。
关于这一点,几乎每一篇好的观点类文章都具备这个特点。看看今日头条上获得青云计划的观点类文章就行了。不过举例要特别注意:不能与你要讲述的论点关联性不够强。
关于这一点,要多看点好文章。今日头条上获得青云计划的文章好好看看,最好能拆解一下。一方面搜集故事、名句等论据,另一方面还可以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学以致用。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多看多学。没有输入注定不会有什么精彩的输出。
希望大家都能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