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我们一天的有效时间被消耗的越来越少,坐在办公室里聊聊天,上上网,玩玩微信小程序,吃个中饭,去别的部门扯扯谈,除此之外娱乐圈的八卦,各种节日的冲刷洗礼,比如最近的李小璐贾乃亮事件,我们一个个吃瓜群众被狗仔卓伟消费的彻彻底底,再加上抖音快手美拍,以及一系列直播平台,只要点进去了,没有一个小时出不来,最终被一大堆无用的知识耗费了大量的注意力,日子过得飞快,但是我们真的努力过吗?
而我今天要说的道理是,哪怕我们把这些表面消耗的时间不算,只算我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时间或是学习时间,这里面依旧有着大量的浪费。
前段时间看了本书,叫敏捷项目管理,作者的观点,人们干活和学习的时间里,最终被利用到只有不到20%绝大多数的活,其实都是白干的。
这些时间浪费到哪了?如何去提高效率?
第一,不要搞一大堆计划,同时干几件事。只做一件事
穷查理宝典中说过,最有效率的事便是一次性把事做好做对。
如果你在学习工作的时候微博qq微信同时在线,一会干干这一会干干那,那你肯定干得是不费脑子的事,做过数学题的我们都知道,难题需要大量的专注才可能完成,少有分心,便会功亏一篑。
很多人搞多任务,并不是他擅长于多任务,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习惯了浅层次的思考,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所以退而求其次去做很多简单的任务,随之产生了已经做好了很多事的满足感。1万小时定律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不是人们不愿意花时间,而把时间重复花在了简单的事上,因此收效甚微。
学会放下手头的所有事,安心的看一本书,钓钓鱼,写写文章。既是休闲也是锻炼心性的过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任务间的切换。
第二做什么事都要追求做完,完成80%甚至95%也是没有意义的。
只造了一半的房子就算再好,也住不了人。大件商品也一样,中国的10万亿计划去库存,把商品留在仓库就是变相的浪费。
零库存才是合理的,国企大公司那种没有订单也要把活先干着,随着公司越来越成长,员工们便会变得循规蹈矩,###把干活本身当做目的,而忘了工作的目的是获得的价值。
对待平时做事也是一样,工作是为了自己,真正的完成任务,首先要做到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然后分析流程,是否可以优化改进,最后通过结果得出的反馈来总结得失,2017年罗辑思维中罗胖说新时期我们不是没有机会,我们2017年在创业者当中,越来越发现一个现象,这不是什么新兴阶层创业者的特权,恰恰是那些老精英,老的行业的从业者,比如说三只松鼠的创始人,他原来做了九年线下的销售。
再比如说江小白的创始人陶石泉,原来是金六福的副总,管过九年的销售和市场。
再比如说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在联想控股做农业,也做了六七年。
所以你看,这个市场正把原来那些在行业里深耕过,有很深的行业积淀,证明过能力的人,正在造就他们。因此真正的完成任务,最为重要的也是被忽略的就是反馈与总结,而不是只关注任务本身。
每次只做一件事,尽力把事情做完。说道理真的很简单,但是践行起来真的很难,希望往后的日子与007er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