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由万联网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招商银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传化智联、高达金软、法大大、尚融金融科技、凯京、马力科技、君子签、泛湾天域、汇融、盛世云商、雷励金科、千方物流征信、易流科技等300多家企业高管到场参会。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物流金融领域行业领袖盛会,行业大咖围绕物流金融相关的最新趋势、企业融资、企业转型、场景化产品创新、无车承运平台升级、货代/大宗及跨境物流等多个话题,解析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搭建物流金融各参与主体之间交流互通与深度合作的平台。
此次会议邀请到了高达软件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陈军荣,分享了“物联网智能监管下的物流金融风控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速记全文,有删改:
陈军荣: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来自杭州高达软件,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关于风控的话题,当然我们不是银行,可能在座有很多银行专家,我想通过第三方软件公司层面谈谈风控,我讲一下我们的背景,因为刚刚也提到高达软件做了20多年,在整个以钢材为例,在整个行业里面,我的客户群体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包括像钢厂、经销商、仓储、物流、电商,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前几年我们都出现过一些钢贸的风波,我本人也是做智能仓储做了15年,也想谈谈从我的角度来看看监管的风控管理的概念。
我经常碰到和银行聊天的时候,他们最关注四个问题,第一是企业主体怎么样。传统的做法比较简单,看财报,企业经营状况如何,这是传统的做法,但是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和片面,就凭那些表格就判断那个企业的征信,其实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第二个痛点,货物的价格怎么定义,出了问题的时候怎么处置。很多时候像传统的做法,银行一般会看这个企业的采购合同、采购发票,再看市场上第三方平台的价格,来决定这个价格。银行缺乏专业性,不像市场上面的每天都有不同的价格。第三是货物安全、监管问题,怎么把货物监管的好。传统的做法,我找一下监管资质的仓储企业或者是投资监管单位,这个传统做法其实看起来每一节点都在做,但是当中存在巨大风险。第四是货权确认、质量确认;第五是处置能力,由于缺乏处置能力,银行的传统做法是委托。
怎么样才能够在物联网时代之下把风险大大的降低,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叫做怎么样去建立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
我们讲到数字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来构建整个数字供应链金融,B2B线上和线下结合,有天然的优势,因为B端平台上有实际成交的四流合一。基于这样一个道理,整个B2B平台上成交的价格、数量、信息对我们线下平台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生态我们怎么搭建生态的平台呢?
我们往往把这个平台理解成5个平台,仓储云平台、物联网监管平台,这是最基础的,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供应链管理平台,基于商贸企业或者供应链管理公司所需要的内控管理系统,包括代理采购、拓宽业务等的风险管控。还有获客平台,也就是在线融资平台,还有最后的电子交易平台,这个平台并不是以交易核心,而是可以提供综合服务。
我是做智能仓储起家的,做了15年,我们经历了行业两波风险管控事件,在2010年左右在上海、无锡、江苏出现的一些事件等等,在2013年的时候,上海又发生了行业风险管控事件。把货买下来,钱给你,现在是不允许的,以前就是融资性贸易。当时这个仓库并不熟悉,后来我看的时候,发现货没了。总而言之,所谓的货物的风险,就是怎么把货物管好,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是账物不符,监管单位或者仓库每天要给银行发一个库存清单,监管清单,当时是24小时发一次,而且发过去的刚刚也提到过我们怎么监管,是安排2个人过去监管,这个时候是不会出问题的,出问题的都是监管人员,这就非常依赖于监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仓库本来就2000吨,但实际上去做账的时候做了很多,后来加了5000吨,就导致实际仓库有多少货,就导致账物不符。
第二就是监管库存不实时,无论输出型企业还是仓库都有一个问题,搞仓储的都知道,如果有一辆车进来了要入库,肯定是监管员把这个记录下来,回头录到系统里面去,如果是输出型监管企业是每24小时发一张库存清单给银行,如果要抢的话,24小时肯定就抢光了,这个是滞后的,没办法做到实时。
第三是无法实时预警,如果出现状况,只能通过现场监管人员,这两个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等我发现的时候,货已经没有了。举个例子,一个企业本来很好,银行给他放贷,结果第二天发现货没了,然后监管企业就说不好意思,我们的人被控制住了。这种情况就发生了。
第四是货权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追溯,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
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在里面提出了一个概念,基于数字化风控模型的物联监管。如果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的话,1.0阶段就是最传统的,安排2个人到仓库进行监管,然后把库存每天发给我。2.0阶段是人+系统监管,安装了一些物联网设备,以前我们也做过,比如说我们安装了摄像头,感觉起来很安全,甚至货物移动一下我都能注意到。但有很大的缺陷,过于依赖于监管人员和风控人员的职业或者是专业能力,为什么呢?第一,很难做到24小时盯着电脑告诉你库存还有多少,不专业的人到仓库一看多少吨也看不出来,只有专业的人能看出来,这也非常依赖于专业性。第二,人都是有惰性的,现在的管理人员去很负责任的去监管是做不到的。3.0是基于数字化风控模型的物联监管,什么叫数字化?很多东西我们依赖于风控人员专业能力进行分析,数字化指的是比如仓库装一些物联网设备,这是最基本的,有很多通过传感器等等数字化,把它的行为也数字化,也是在入库、出库,你的库存全部数字化,基于银行的风控建立数字化风控模型。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之前有人跟我提过,有仓库也有监控设备在那里,我们讲动产融资,每天都要入库、出库、翻堆,怎么允许它不动呢。有了数字化风控模型相当于物联网的机器人,包括货物管好,如果不发生危险不需要告诉我,发生危险的时候,哪怕晚上在睡觉,第一时间马上过来看,这个时候信贷或者是风险管理人员就可以做得到的,因为平时不会出现这个风险,一旦出现这个风险,我去看一下就OK了。这个就是所谓的物联监管。这个平台我们也花了几年时间才做出来。
信息化怎么建设呢?我把它理解成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三角形,是由三套系统组成的:云仓储系统、云监管平台、物联网设备系统。刚才也提到现在我们海康的摄像头很好了,一辆车进来都能识别出来,但是识别不出来这辆车是合法还是非法的,所以单独的物流是无法形成风控模型,一定是风控系统。对于银行或者物流公司,仓库可以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也可以没有,如果仓库有仓储系统,我们可以做数据对接。全国我有100个仓库,100个仓库的数据都在云仓储系统里面,也就是我在全国所有的仓库我都有数据,我就能形成自己的数据。回头回到线上做交易拍卖定向挂牌结算等链接。
仓库到底装什么物联网设备呢?这个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其实装什么样的物联网设备并不关键,仓库有很多种类型,行业也有很多种,有钢材、化工等等,不同的设备、不同仓库类型,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要追求采用什么物联网设备。最关键的设备是高达“物联智盒”,高达软件推出的物联网关键设备,是物联网技术监管的“智能核芯”。
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获取并解析不同型号的物联网设备信号数据,实现数据标准化
2、进行大数据分析,智能辨别行为:入库、出库、翻堆
3、识别货物状态:质押、待发货、自由库存等
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案例,目前我们能做的八个行业,包括钢材、有色、化工、液体、贵重金属、汽车、冷链、散货,这八个行业我们都有成套的物联网设备。
这个案例是我在杭州做的,这是一个室内库,这个仓库是5千方仓库,大概1.5万吨-2万吨货,在整个钢材行业里面,我们给他们装一些设备,加装了我们的物联设备,银行一目了然,你这个仓库现在有多少吨货,这个数字是一个连续的,实时的,银行不论什么时候手上都有两种数据,一种是监管人员24小时告诉的那种,还有一种就是物联网数据实时的数据。从仓库抓起一吨货放到车上,瞬间库存就减少了,这是设备自动识别出来的。这个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测试成功了,改造的时候也经过了银行的验收,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们给企业做了关于物联网的报告,这个企业每个月的吞吐情况(周转率周转时间),通过物联网设备,有物联网做仓储的指标,每天每个月的周转率,出现的很多风险点出了一个报表,(报表数据)出来之后就一目了然,就可以知道这个企业一年当中是好还是不好。
还有一个是室外库,这是一家生产型企业,银行以前很难给生产型企业做货押,它的风险一定大于自己周转的抵押,至少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有库存在,我们把它处理掉。我们高达做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个墙,总共有15条生产线,今天这个生产设备生产了多少,企业生产了运营情况,一目了然,这是第一个。第二我跟企业ERP系统做了数据对接。第三我给他所有的出入库,他的物联网、车牌号都做物联网改造,改造成智能的出入库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很清楚这个企业怎么样,然后我再结合场景,结合银行的风控要求,建立起一个刚刚提到的数据风控模型,有了这个模型,银行可以放心,就放贷了。
刚才也提到所谓的物联网监管平台并不是说是一个物联网系统,它是一个完整的基于风控模型的体系。
最后我讲一下如果我们要搭建一个物联网监管系统应该具备几个特性:
1、“数字化风控”为目标。系统以“风控模型”为核心,提供5种风控类型及50多种风险控制点,不以物联网而物联网。2、改造方案多场景化。3、“无损实施”。4、“三位一体”的结构。5、成熟案例的验证。
来源:万联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