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十月份我的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生活重心的调整和节奏的重新适应,让阅读在这个月里面占比严重低下——选择的书目及现状的不匹配,也为阅读设置了很多额外的障碍,于是乎,十月份几乎零零散散开了很多头,却没有完成几本。
心态、情绪、节奏都是需要时间来调整适应的,很难立flag说11月就会如何如何,姑且不给自己压力,慢慢调试吧!
《死神永生》1003
三体世界的最终篇。
我是真心讨厌程心这个角色啊!假圣母之名,行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遇到问题就冬眠躲起来,该做决定了就假以爱之名,然后全世界还都能理解都爱她,我呸,这不就是头号绿茶么?这个角色的塑造,充分说明,作者是个男的,绝对的理工科直男!
最不能理解的是,书里怎么这么喜欢翻旧账!人类生存危机尚未过去,一个又一个罪名已经罗列出来了,什么叫反世界罪?可笑的圣母病吧,跟程心的被理解一样不可理解!
恢宏的宇宙生存背景设定下,这些人物的性格实在是太让人不愉快了,让我这个假借看科幻实来看人物的人觉得非常的不舒服。
当然,瑕不掩瑜,毕竟看三体的人主要看得是故事设定,在这个部分来说,大刘的脑洞确实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不管是想象还是深厚的物理理论知识,开到天际的脑洞。
只能说,硬着头皮看完了三体这一套之后,我还是喜欢我的人文类书籍。虽然看得过程中还是很投入,但看人物实在是看得太痛苦了。
我要去换本书换个世界了,我还是喜欢套着故事背景的科幻,暗黑之子之类写写人性的挺好的,硬科幻不是我的菜啊!
《海街日记》1004
这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放在我的想看清单里很久,但我其实是个私下不怎么会看影视剧的人,所以它也真的躺了很久。
像《小森林》、《猫咪和汤和面包和好天气》一样的风格,前面两系列三部电影我都是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写什么地断掉了,这次趁着刚看完还有印象,赶紧来记录。
我很想要拥有一间这样的小院子,庭院小小的,种着一颗55年的青梅树,每年梅子熟了,就摘了做青梅酒,青梅酒做好,就准备迎接夏天了。
院子不远有家海猫餐厅,里面有着从小吃到大的竹荚鱼,是一口就可以吃掉一半的最爱。
姥姥的咖喱,永远是鱼糕味的。
沙丁鱼盖饭、沙丁鱼面包,曾经爸爸的味道,家的味道,都从这里来,伴着海鸥鸣叫,伴着海浪涛涛。
四姐妹的恋爱观,责任观,生活态度,这大概就是父母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了吧,不管是爱上已婚男的幸、只喜欢年下男享受生活不看未来的乃佳、喜欢奇奇怪怪的人和事的千佳,以及满腹心事向往家庭温暖却一直觉得自己不值得的玲子。
最终,在贯穿故事始终的葬礼场景中,她们相互接受、理解,或许,也和解了吧。
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四姐妹穿着和服在庭院里放烟花。我最向往的,是我临终前,也可以像二宫女士出现的最后一个场景那样,笑得那么甜美温柔,有着别样的优雅。
樱花隧道,确实很美!
临终前,可以感受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多开心呀!
喜欢这样安静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整个观赏过程人都是安静的,超治愈。
《万历十五年》1005
我真的不太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看这样的一本书——历史从来都不是我关注的。
但好像不知道在哪里被多次地推荐了,所以就买了,电子书没看进去,换成纸质的试试。
书的内容其实并不是非常关注——并不喜欢研究历史——但是作者这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客观陈述这一年的写作方式,让我很感兴趣。
这一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件,作者选了几个代表性的人物,包括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等等,从他们的生平、行为、做事方法等引出,在这一年整个大的环境背景下,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农业、文学、军事等等发展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的可想象。
如果说蝴蝶翅膀的扇动有可能会引发若干公里以外的一场海啸,那么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些人拼命的地扇动了翅膀,却还是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结果并不那么如人意,而且因为这结果导致了后续历史的走向。
历史的偶然中,往往带着必然,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一样如是吧?多少我们以为的偶然、巧合,其实往往都注定是必然的呢?
作者未必客观,我却希望我能够客观的去看待这一生,做个旁观者,就假装看的是别人的人生吧。
《理想国》1018
这本书看得过程非常之纠结,通常都是漫不经心地打开,不自觉投入,被其他事情打断,迟迟不继续,然后简单粗暴地翻完了事。
最近常常觉得,当涉及到辩论的时候,自己就经常会卡壳,被堵的当下不知如何回应的样子。
这其实是很明显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完全搭建起来,没有足够的知识量储备,所以沟通中逻辑断层,突然被其他逻辑插进来之后,自己的体系就接不下去了。在此基础之上,表达能力只是另外一方面了,反而不是非常重要了。
但我们往往只注重了表达,却忽略了自己知识架构的建立。须知没有前者的基础,表达能力再强、也只是无病呻吟罢了——再有内容的输出,也需要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理想国》一书看得我,前面真的很痛苦,因为需要通过对方的言语,来得出对方结论产生的原因,而缺乏对古希腊时代最基本的知识文化的了解,很多观点结论是很难直接得出的。
而这种通过辩论的形式产生的文字,实在太考验我了。
但当苏格拉底开始建造他脑海中的乌托邦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来了精神的,对这部分确实最感兴趣。我们一直开玩笑时说的乌托邦,就是这样,通过设想、补充、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脑海中建立起来了。
不知道《美丽新世界》的设定,跟这里有多大的关联,似乎一脉相承啊。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创造出自己的一切,殊不知,我们当下自己的生活,其实也是自己的创造,乌托邦不在,但真实的世界,确实是来源于自己的创造呀。
近来书看得都很匆匆,最近的状态,很不合适选择的书的感觉啊!所以要么调试状态,要么重新选择书籍,我需要缓一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