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认真跑步的。中间虽然经历过春节出行这样长时间的“荒废”,但总体上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半年多的坚持,收获的不只是10公斤减重,还有对这看似简单的运动的重新认识。
刚开始跑步(软件有记录)是2015年,30分钟跑了2.5公里,速度大概还不及走路。现在30分钟可以跑5公里多,恰好是那时候的2倍。
以往认为的跑步,就是腾空、跨步、落地,没什么可琢磨的。按照这样的习惯跑下来,成绩提高缓慢只是其次,关节疼痛却几乎是必然。
为什么呢?有些问题找准角度就很容易理解。
从做功的角度来看腾空问题,飘逸的跑法使身体在铅垂线方向要克服重力不断做功,这对于跑步来说,完全是无用功,只有减小这部分功,我们才能提高跑步的效率。
而跨步的问题可能更大。为了把步子迈大,处于身体前方的腿往往是伸直的,这样导致在落地时,脚触地的瞬间,地面对脚有一个向上向后的反作用力。向后的力直接就是对我们身体的一个制动,影响的是跑步效率,而向上的力直接就是对身体的冲击。由于腿完全伸直的,这个力无法通过肌肉的形变来吸收,而实实在在地冲击到了骨骼和关节上。这大概就是跑步各种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
我花了一段时间来修正跑步上的技术问题,现在有一定成效。比如,通过提高步频,减少触地时间,明显减少了腾空。同时我把身体想象成云台,寻找那种稳定的感觉,跑步效率大大提高,最直观的结果就是配速迅速突破了6。要求脚掌着地,膝关节不打直,这样,落地脚的位置就只会在身体下方,这就避开了制动和关节冲击,最直观的是膝痛问题大大减轻。
不过新的问题也来了,因为过于强调脚掌着地,我一度坚持前脚掌着地,很快脚趾开始出现水泡,虽然这个问题在换了专业跑步袜后妥善解决,但黑趾甲问题又随之而来。因为我的跑鞋不挤脚,而且已经穿了几年了,所以我可以肯定是因脚掌着地问题导致的。
所以啊,单纯如跑步这样的运动,也一点都不简单,满满地都是技术活。
再说个跳绳的例子。观察跳绳队的孩子们和未经过训练的成人,会发现明显的差别。跳绳队员们会低头、含胸、曲腿,跳的时候,他们的头和身体几乎完全不动,这完全避免了克服重力做功的无用最好,也避开了腾空—落地的时间(重力加速度这个不变量),因而可以跳得飞快。当然,你可以说,我就是要腾空,我不竞速,但运动损伤的问题你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了——挺直的身体意味着每一次落地,你全身的重量都会形成一次冲击,这冲击从脚底开始向上传递,经过腿脚关节,经过脊椎,直达头部。
看看,还是那句话,再简单的运动,都是技术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