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里瓜熟蒂落,吃瓜人肚皮撑破。随着国内疫情好转,社会复苏,各种爆人眼球的新闻事件开始冲上热搜,“T猫后宫”“D当权斗”“Z祥露底”……,诸如此类的新闻,终究逃不过两个字——“欲望”,人作为一种高等动物,对于权力和性的欲望始终生生不息。人们也都能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身边事甚至比这些新闻更令人咋舌。可每当这些新闻出现时,人们或义愤填膺,或贬低调侃,亦或是深挖炒作,耍宝造作。人们或是理智,或是张狂,或是无感,这就像极了大学时心理课上曾经提到过的超我,本我,自我三种状态。
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和潜意识(也称无意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有很多觉察不到的、隐秘的情感、愿望和冲动。他在晚年又进一步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
本我与生俱来,遵循快乐原则。完全隐藏在潜意识内部。
超我是父母教育和社会规则的内化,遵循道德原则。超我并非完全在意识之内,仍有我们难以觉察的部分隐藏在潜意识中。
显而易见,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存在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是靠自我来调节的。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一部分能被意识到,但大部分仍存在于潜意识。自我责任重大,不仅需要兼顾内心的本我和超我,还要考虑外部现实的要求,承担着一仆三主的工作。
当人们习惯评判某一事件时,很难摆脱一个词——“双标”,在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总有人会把“双标”体现得淋漓尽致。究其原因,要么就是实在弱智,要么就是为了利益假装弱智。就我们目前所接受到的信息来看,许多事件中的人们甚至是反智的。但在有一点上,他们赢了,那就是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至于到底造成了多大的恶劣影响,他们无法控制也无法承担。
放在台面上的狗血剧情最能引爆舆论,然而不论互联网和人们的记忆有多强,这些现实剧情都会被蒙上历史的尘埃。许多人习惯用超我去批判他人的自我,一旦自己太过自我,就会安慰自己这很正常。因为评判他人总是很容易的,而直面自身却难上加难。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都是揭露人性的阴暗面的,或许评委们看中的是作品中的现实主义。
而现在,我们人人都是评委,在一部部“超现实作品”的狂轰滥炸之下,独善其身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至于兼济天下,就交给优秀的达人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