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维具有遮蔽效应,因为思维本身它一定是逻辑自洽,不然也不会运转下去,然后就会陷入遮蔽效应,又因为问题是不能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的,自己会不断合理化,使得自己很难做出改变,很难跳出画框看画。
就好像是一个四驱车在轨道上跑一样,四驱车就是想法,轨道就是思维模型,如果没有改变,它的本身是逻辑自洽的,可以一直一圈一圈的跑。
如果对待问题的出现仍旧采用那个解决不了问题的应对方式,那么就会陷入轮回。而心理x光片,看到即是觉知的开始。问自己四个问题:
你想改变的目标是什么?
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好处是什么?
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好这个模型,已经帮助了好多人,很简单,很直接,很好用。我们其实什么都没有做,只是通过提问,帮助他们自己看清了自己。觉知到了一些自己之前轮回的,遮蔽的东西。
打破界限,即是增长,打破思维的界限,即是成长。做一件让你觉得羞愧的事,坚持5年,你就能成功,就如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精彩。
#别让刘润和薛兆丰超过你#
5000小时,7000小时,4个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这些都是些可量化的付出与收获,还有没法量化的,但往往人问的都是些没法量化的问题。
后台也好,微信上也罢,大部分人关心如下几个问题:
1. 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学习?怎么做到的?
2. 你是怎么安排学习时间的?
3.你学了有什么样的收获与改变?
这三个是人气最高的。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不是就是一句老话:比你牛的人比你更努力?
总有人在你切水果时秒杀一道难题;总有人在你闲聊时听一段VOA;总有人在你听音乐时看完一篇专栏;总有人在你玩王者荣耀时看完一章好书;总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一天的得失。
是的,总有人比你努力。
你也有你的努力,在吹牛、刷剧、打游戏、刷抖音时,并不输于任何人。
那前后两者的努力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时间花费的方式不同;
2. 选择努力的方向不同;
3. 追求的目标不同。
有一句这样的话:
Two fair things :Time and Death. 只有时间和死亡是公平的。
但这句话,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加人为因素。
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活一天就拥有24个小时,你浇灌在哪里,哪里就可能长出灿烂的花朵。
时间本身不变,每个人从生到死的这个段里,看你想填充什么样的内容?这个更重要,才会赋予时间意义。
浇灌,是人为因素,所以才会有灿烂的花朵。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本质核心在于对时间的自我把握。
你和他时间一样,但往里填充的东西不同。
刘润,不是因为有时间,才在得到上花了2300多小时;
薛兆丰,不是因为闲得无聊,在得到上积累了2000小时;
王雨豪,不是因为无所事事,在得到上打发了3300多小时。
我也是,不是因为时间多去学习,而是因为学习才挤出时间。这年头,谁不忙。出了校园,大家只能兼职当学生,学习就像海绵里挤水一样。
出了校园的人,谁全职学习?社会人不都是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式的学习吗?
而且,每个人的几千小时,都是一分一秒,积攒下来的。这个每天积累的过程更重要。没必要为结果而感到惊讶不已。
我们都很忙,但真的未必比刘润等人忙,他们那么忙,忙完后还能挤时间来学习,这个才是本质区别。
所以,我们需要调整逻辑:学习的人,不是因为有时间,而是挤时间。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没时间学习,那大概率上都是拖延懒惰的借口。只要一个人蹲厕所、等公交,搭地铁,候飞机,等吃饭,等朋友,他都可以在这个间歇时间来阅读,现在手机学习非常方便。
腾不出时间学习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伤悲;腾不出时间思考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后悔;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减肥。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时间不都是一下子全部投入,而是切成大大小小的块状。
时间可碎片,但知识即使碎片,也会由大脑缝合。就像我们吃零食,吃小吃,都会被吸收,不然你也不会因为减肥而减少零食吧。
只要学,不问多和少,终究会有所积累。
何炅说:
想要得到你就要学会付出,要付出还要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如果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人生就是这样,世界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成年人的世界是不是这个道理?现实的社会是不是这个样子?
努力、坚持并付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要么就和自己的平庸握手言和,要么就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梦想。
但在现实中,大家都是先看到了好处,再去行动。
学了这个有没有用啊?有什么用?这些问题即是随口吐出的唾沫,又是你心底里自我的束缚。
这么问的人,要么是个懒蛋,要么就是个follower,也只能是个follower,因为没有尝到好处的人,都还在底层。
如果你也问过,现在立刻马上反省一下。
其实,说到底,我们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是先付出,还是看到好处后再付出?一直在掂量,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在各种结果上来看,在好的并且有意义的事情上,先付出的人总会占到更大的便宜。学习是,人际关系亦是。
你主动付出了,就知道有没有用,就算没有用,你至少积累了经验与阅历;你主动付出了,就知道值不值得交,就算不值得,你至少筛选掉了渣滓。
我之前说过这样的一句名言:一张手纸只有10%的面积是用来擦屎的,剩下90%的面积是为了防止手沾到屎。
这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知道,但却是真正难以理解透的道理。因为我们做事的目的和眼光只看那10%,恶心不?
在这些人的眼里,只有那10%有意义,而那90%毫无用处。
为什么比你牛的人比你还努力,因为他已经尝到了努力的甜头。如果还纠结,不肯行动,慢了不止一拍。
一个没有尝到学习甜头的人,毋庸置疑,是可悲的,底层仰望终将是他的招牌动作。
罗胖在跨年演讲上曾提到,吴军是个社会工作非常繁重的人,而且很奇怪,他这么繁重的工作,却什么都没耽误,去听了欧洲最好的音乐,还跑遍了欧洲几乎所有博物馆,2016年,他还跑去阿拉斯加拍了极光。交付了得到四季专栏,各种分享,畅销书一本接着一本。
是的,他什么都没有耽误。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同时,还能完成这么多事,为什么?
刘润老师,那可真是“run”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到处飞,总是在出差。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口号:" I am running, never stop ".
他说:有人每天赶车上班,我常常连续好几天每天赶早晨的飞机“上班”,又常常一天出现在四个城市。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完成自己咨询培训相关工作的同时,还能写出三季专栏、畅销书、微信公号内容以及知识星球的分享和答疑。
天呐,在完成这么多事的情况下,还学了两千多小时。你还有什么理由说你没有时间学习吗?
别人努力时,你也在努力,这只是本分;别人休息时,你还在努力,这才叫勤奋。
聪明与否不可控,先天的;勤奋与否可自控,是后天的。牛的人不只是把大块时间花得有价值,还把闲碎时间都发挥到了极致。
勤奋可以让聪明延续;聪明可以让勤奋值得。
时间的朋友,就是要跟时间死磕到底,这样才配当时间的朋友。
我们做不到像刘润,薛兆丰,罗振宇,王雨豪,戴愫,马徐骏等那么聪明,但可以跟他们一样勤奋吧。
别让他们的学习时长超过自己。
没有聪明,你还可以勤奋;没有勤奋,你还能有什么?
希望你跟我一起喊:我要一路狂奔,不想让刘润和薛兆丰超过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