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投入?

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投入?

作者: 王荣_87a0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22:17 被阅读0次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当务之急。如何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呢?我将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

    一、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企业规模

    熊彼特假说(Schumpeter,J.A.,1942)最早提出企业规模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由于创新活动需要巨额、长期的研发投入,大规模的企业才拥有充足的资金或通畅的外部融资渠道以负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另外,创新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因此,创新成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研发成功可能会获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而一旦研发失败,巨额的研发投入都会变成沉没成本,因此,只有较大规模且多元化的企业才具备消化研发失败风险的能力。

    关于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的关系,各国经济学家从理论到实证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最早Villard(1958)利用美国劳工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1953— 1954年的数据,发现有研发活动活动的企业数量随企业规模上升。Philips(1966)运用1958年美国企业数据,以企业研发支出占增加值的比重为衡量创新投入水平,发现企业规模对R&D支出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Scherer(1980)总结很多研究结果,认为企业规模与研发活动存在倒“U”关系,在达到一个企业规模临界值之前,研发强度随规模而增加;而在那些很大规模的企业中,R&D强度反而随规模下降。吴延兵(2006)用1993-2002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检验熊彼特假说。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支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正相关。

    2. 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同样会影响其创新投入水平。由于R&D投入内在的高成本、高风险所造成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加之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不发达,利用外源资金支持为企业研发活动融资的渠道往往不通畅。根据融资次序理论,企业研发活动的融资次序是由内源融资渠道向外源融资渠道依次排列的,因此,企业研发支出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而盈利能力是影响企业内源资金丰裕程度的重要因素,强大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为研发创新进行内源融资的基础。

    3. 融资约束

    融资约束描述的是企业进行外源融资时受到的限制程度。尽管有些学者秉持“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这样一个观点。但其实,一来,企业研发活动的前期投入巨大,而那些亟需研发创新的新兴行业企业,仅依靠内源融资很难覆盖巨额的前期投入。所以,即使研发投资存在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失灵问题,企业反而越来越受青睐外源融资渠道,其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能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风险加以识别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研发活动和外部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金融机构的外部融资逐步成为企业R&D投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融资约束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外源资金的丰裕程度来影响企业创新。对于那些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来说,它们的外源资金十分充足,有利于支持企业开展研发项目。

    4. 所有制结构

    不同所有制结构下的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同。由于某些企业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和自身成本不对等,企业会倾向于减少这类活动,使得企业投入最终低于社会最优时的水平,研发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从某种程度来说,国有企业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国有企业或者政府直接干预,会缓解创新研发由于其自身正外部性而导致社会投资不足的问题。此外,在研发资源上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有优势。科研创新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源(比如资金、人才、先进的设备等)被国有企业所拥有,所以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主要由国有企业生产。在我国特殊的金融体制之下,由于银行的信贷融资存在具有“所有制”歧视,私营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难度远高于国有企业,其次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有待提高,民营中小企业即使进行创新投入,其创新效益也不能有效地得到保护,因此,私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可能不如国有企业。

    5. 高管激励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 企业高管和所有者追求的目标不尽一致,于是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企业所有者希冀最大化长期利润,经理人则力图最大化其在任期间的个人收益。关于企业创新活动,高管的决策至关重要。在做研发投资决策时, 高管首要考虑个人成本和收益。由于经理人的报酬通常是和企业短期业绩挂钩的工资、奖金等激励,导致企业高管更加专注于有利于提高企业短期绩效的投资 ,而放弃可能会为企业带来长期价值的创新研发投资。一般来说,创新投活动投入高、周期长,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时滞,且伴随着很高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公司短期利润会大幅下滑,企业高管可能会面临降薪降职甚至被解雇的风险。出于保持工作和收入稳定的考虑,企业高管开展创新研发的激励不足。另一方面,创新投入的高风险可能带来高收益,因此,若企业经理认为创新投入带来的个人期望收益超过成本,他们会投资。如果企业实施长期股权激励,高管的工资水平和企业长期利润挂钩,经理人就会更有动力进行创新投资。

    其次, 管理者进行创新研发投资的动机也决定了管理层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国企的高管有实际上的掌控权,但他们一般不享有分红权。所以,相比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国企高管更注重他们的政治回报。所以,给定相同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的高管创新研发投资的动机仍然不强,因为相对稳步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为国企高管带来的政治回报可能远高于创新研发所带来的收益。而私营企业的高管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在有长期薪酬激励的情况下,他们愿意牺牲企业的短期利益,进行风险大、投入高的研发投资以追求长期竞争力。因而,高管长期薪酬激励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可能会被国有产权弱化。

    6. 股权集中度

    还可以从现代公司治理角度考察股权集中度对创新投入的影响。股权集中度是一个数量化指标,它衡量了企业的股权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前提是全部股东持股比例不同,可以通过第一大股东或者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计算。它既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稳定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一般而言,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分散的中小股东因监督成本过高,往往超过监督收益,这些小股东缺乏动力去监督企业的投资决策,所以股权越分散,企业研发投入越少。相反,股权集中度提高会加强大股东的监督功能,其大股东预期到研发创新活动可能会带来长期的高回报,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会更受重视,企业更有可能做出研发投资的决策。

    7. 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中,融资因素是一个直接因素。企业融资渠道分为两种: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一方面,由于创新投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且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内源融资(比如企业利润、实收资本、自由现金流)是企业创新研发的主要资金来源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和证实。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外源性融资也逐步成为企业R&D 投入的一大资金来源。在以上几个影响因素中,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会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资金的丰裕程度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融资约束描述的是企业对外融资时受到的限制,而由于我国信贷体系存在“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不同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也因所有制和企业规模而有松有紧。也就是说,融资约束和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会影响企业外源融资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当然,这几个因素也不只是通过资金这一个途径来影响企业创新,上文有过具体分析。另外,由于企业所有权结构、高管激励是企业所有者控制企业行为的机制和手段,因此,高管激励、股权集中度主要是从现代公司治理的角度对创新投入产生影响。

    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 市场结构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垄断力量与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后,1962年阿罗建立了一个市场结构与创新激励的模型,并得出和熊彼特假设相反的结论,认为市场竞争才是企业创新的动力,市场竞争可以增加企业的危机意识,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阿罗模型比较企业在竞争和垄断两种市场结构情况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更大,即竞争市场结构对创新有利。1969年德姆赛茨在阿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另外两点因素:垄断市场中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市场势力在两个市场实行特许使用费的差别定价、且垄断和竞争市场的产量存在差异,据此他建立德姆赛茨模型,得出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比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多,更有创新动力。

    很多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是“倒U型”的关系。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必须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以获得利润,此时企业有动力去进行创新投入。当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非完全竞争市场)时,由于此时企业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获得创新资源较为容易,同时其市场力量会保护他们的创新收益,从而激励这些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投资。不过,一旦企业的市场力量过强,达到了接近垄断的水平,那么可能产生的官僚主义和组织僵化会导致组织成本过高,降低了企业创新激励,致使创新投入水平变低。

    2. 政府支持

     由于创新投入具有公共性,创新收益具有外部性,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无论是我国还是市场机制健全的国家,都采取了各种各样促进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政策,包括直接补助、税收激励、贷款及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仅从创新资源的角度来说,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取决于其可获得的资源数量,当企业资金、人才等资源短缺且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时,政府支持便是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一针强心剂。比如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针对研发项目的直接补助,都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其次,贷款、补助等外源性融资方法也能缓解企业研发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

    3. 行业特征

    企业的创新投入也受到行业特征的影响。相比于传统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创新投入的驱动力更强,在相同的创新资源禀赋的条件下,这些行业的企业更愿意将资源配置在创新研发活动中。因为具有高投入性、高增值性的特点,高新技术行业的产品性能、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会随着技术形成而显著优化。为了获取更高额的利润,企业会自主寻求研发机会。其高增值性的特点还可以使得投入的价值转化率高于其他企业。自然,高新技术行业创新驱动力更强。

    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也和行业特征密切联系。一般而言,高新技术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比较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比如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BATJ几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医药制造行业等也是如此。这样的市场结构正是最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正如前文有关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分析。这些企业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可以获取较高的利润进行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竞争的存在又推动企业去创新。

    4. 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涉及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金融体制。

    创新收益外部性的存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使创新收益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首先,知识产权保护会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投资意愿。由于知识生产具有外部性和公共性,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十分不完善时,创新投入的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就没有动力进行研发投资。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技术的传播和扩散,可以加强企业、研究机构、高校间的创新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比如,专利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常见的制度之一)通过公开专利申请信息的方式促进技术传播,一方面,这有效避免了其他企业的重复投资,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其他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进一步的创新奠定基础。

    第二个制度因素为金融体制的完善和深化。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融资途径较为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下,大型国有银行依然控制着绝大多数信贷资源的配置权,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是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国有银行的垄断导致银行贷款偏向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上的支持( 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创新投资的主要问题。金融体制的完善和深化,打破信贷配置的“所有制”、“规模”歧视,能够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同时对研发风险进行识别、加以合适的监督和控制,为那些最需要创新投入而又缺乏资金来源的企业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促进研发投入。

    5. 出口因素

    出口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不一而足。第一,出口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规模,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激励企业为进一步获得市场份额而进行研发投资。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使得技术不断传播扩散,国家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异随着贸易往来逐渐减小,对于创新的先行国来说,由于出口市场的竞争压力,他们或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或者为了维持原来的利润水平,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研发投资以获取额外的创新回报。

    第二,出口具有学习效应,当一国出口本国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时,通常会得到国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性能或者生产过程的意见反馈,从而促进出口国进行技术创新。也就是说,出口企业不仅受到向国外的竞争对手的驱动而进行创新投资,也会为了满足国外消费者、合作者的要求而创新。

    第三,产业联动关系使得出口部门汇对非出口部门会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会促进非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即出口具有创新投入的外溢效应。

    最后,当我们关注出口贸易本身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时,也要关注限制出口行为的贸易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对进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加以限制,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商要求的质量标准,不得不进行研发投资。

    6.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也存在相互联系,共同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影响。比如,企业外部的市场结构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内部的盈利能力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政府的补助、税收优惠政策则相当于一种外源融资渠道,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激励企业研发投资;其次,制度因素中金融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也主要通过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投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ys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