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修炼
2018年年终总结:勇气与接纳

2018年年终总结:勇气与接纳

作者: 雙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3:45 被阅读1022次

    一、2018年时间轴

    1月:Me Too运动参与者

    2018年开年第一天,北航校友罗茜茜就在微博实名举报了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就此拉开了高校、学术界反性骚扰运动的序幕。我也参与其中,并以在校研究生的身份给学校撰写了一封关于开展高校性骚扰防治机制的建议信。信件自然没有被放出,得到的回复与承诺也不过是空头支票,最后便不了了之。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十分难过,也很疲劳。感到自己人微言轻,对残酷的现实世界束手无策,失落了好一段时间。
    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开始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平权运动的现实境况,并持续关注性别问题。

    3-4月:改论文

    3月进入教学周,除了正常的专业课程外,主要就是修改要发表的论文。在4月底修改完成定稿,剩下的就是漫长的等待。

    修改论文

    5-6月:新挑战,新决定

    按照我的预期计划,本打算5月份去律所实习,争取留用机会,顺利毕业。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摆到我面前,思考再三,我做出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决策的过程并不轻松,信息的匮乏让我很难想象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而未知又增加了恐惧。最难的,怕是我已经习惯了什么事都提前准备,习惯了掌握自己的生活,在面对【失序】时,我有点笨拙和木讷。

    7-12月:直面挑战

    整个暑假,我都在缓慢地为申请博士学位做准备,从基础概念开始,从经典教材开始。
    9月进入教学周,去目标院校补课,10月后重心放在毕业论文,在12月下旬基本上完成了初稿,对申请专业方向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并激发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且有了基本的研究目标与方向。

    二、2018年重大思维模式转变

    (一)学术生活的祛魅(Disenchantment)

    人活着总要寻求意义,我又偏偏是个意义感驱动较强的人。然而,进入研究生生活后,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满目疮痍的社会制度、一望无尽的滚滚历史,以及研究能力较低的自己,【意义】这件事变得愈加虚无,而我又不肯放弃自己的【主体意识】,我陷入了挣扎。
    学术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学术?那些问题与我真的有关吗?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我。

    科学上的学问,从来都是由“不明白”引起的;而毕生为了要明白而生存,就是学者。 ——张五常

    我很感谢我的老师,老杨和老胡,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的那种兴奋,他们对于研究的热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在修改要发表的论文期间,我被强烈的好奇心牵引着往里扎,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想着我的问题,午饭的时候也要和小波聊几句我的问题,晚上上床休息了,脑子里还心心念念着我的问题。有时候想不通了,我就在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散步,踱过来踱过去,自言自语,和自己说说现在的研究是什么情况。
    是啊,“科学上的学问,是因为不明白而要试做解释,对或错不重要,有没有文章发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当我不再执着于高大上的意义,当我不再执着于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我不再畏难,不再妄自菲薄,好奇心引领我,爱智的本能催促我。学术研究原来是这么简单与纯粹,是如此美好。

    在研究生活中,我有三点重要感悟。
    第一,去找最有价值的文献,去研读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以前会有一种错误认知,想要穷尽和读完某个问题的所有文献,这种认识当然很快就转变了,因为根本读不完....不仅是现实情况不允许,更重要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文章也就那么几篇,剩下的文章几乎都在用另一种表达方式重复那几篇文章的观点。看文献本身不是目的,看文献一是为发现问题提供线索,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推进研究进度。研究是创新,是超越,不是什么重复与巩固。
    在阅读一篇具体的文章时也是这样。一篇1万字的文章,也许只有300字最有创造性,最珍贵,那么就没必要在其他的地方花费太多时间。

    第二,研究是极限运动,常常是高原爬行。
    有段时间我发现,对于一个研究题目,我常常花了很久的时间也没什么进展,想起本科时候,一天能学很多内容,而现在也许几天才能学一个内容,以往一个问题一句话就能说清楚,而现在呈现一个问题也许需要花费一章才行。一开始我很慌张,以为是自己智力衰退,研究能力低下,后来我才明白,学术研究就是极限运动,那么多能人志士研究多年都没解决的问题,其之艰深与复杂可想而知。学术研究是高原爬行,在越高的地方,想往上走就更难,耗费了以往几倍的体力却才爬行了不过几百米。想明白之后,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多的耐心。

    第三,学术写作的真谛在于修改。
    写论文的最大障碍是,我想一次写好。
    一次是绝对写不好的,出口成章,七步成诗,与我等无缘。
    抱着这样的想法:初稿是一滩屎,会极大的减轻你下笔的压力。一字并非千金,自然敢通畅写出。若“一字千金”,定会反复斟酌,反复纠结,删了写,写了删,半天也写不出一段
    写的时候,先把文字措辞放一边,用最朴实最口语的话写作,如果开头怎么都写不出,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切主题。写作以“段”为单位,写完一段再回头看,切忌写完一句读一句,反复读反复改,这样是完不成的。把修改的工作放到整个稿子完成以后再做,而不是在完成的过程中修改。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上图所言,我感觉挺幸福的。

    (二)感情生活的思考

    1.与老张

    2018年我和老张的感情有了质的突破,这与两个人不懈的沟通有很大的关系,与我的接纳、他的袒露有关,与我们对于感情的用心、珍重有关。
    这一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几次大吵,但也想清楚了至关重要的事情。
    我问自己:
    你爱他什么?
    是爱他本身,还是进步优秀后的他?亦或是你心中幻想的他?
    如果说你爱的是期待中的他,那么你对现在的他是什么感情?
    你出糗时他觉得可爱,他出糗时你却觉得尴尬?为什么?

    我们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思考与沟通,可以明显发现一件事,老张和我对彼此的接纳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之前我说,我对你之所以这么苛刻,是因为我对自己也是这么苛刻。这句话反过来说也一样,我连自己都不接纳,怎么接纳你呢?

    当然,亲密关系的发展一定是两个人的事,我的难题是“接纳”,而他的则是“袒露”。
    我是个坦诚的人,可以在大多数事情上坦然面对自己的各种感情,我觉察到这些心绪的存在,并将他们作为了解自己的线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也会极为坦诚的面对两个人关系中的种种,在我看来,直接真诚的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而这种方法常常能让彼此心理距离更近,从而增进感情。
    然而,于老张事情却绝非这么简单,坦诚自己、自我表露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不论是我自己的切身经验,还是《亲密关系》书中的大量数据,都说明了【自我表露】于亲密关系构建的重要性。我借着此书和老张一起探讨,是不是可以多一点自我表露。当然,改变绝非这样简单,说表露就能表露,更何况两个人的互动更加剧了双方改变的难度,比如,对于自我表露很难的老张,面对我的“不接纳”,更不敢轻易表露自己了。而对于极为坦诚的我而言,老张不肯表露的玻璃门,让我始终无法深入地了解他,接纳更无从谈起。
    持续的关注与思考,持续的沟通与尝试,事情慢慢地开始变化了。因为我的接纳,老张更加信任我,也愿意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了;因为老张的坦诚相待,我也更加深入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也丢掉了对他的虚假想象。

    在这段感情中,我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扭转,从【寻找模式】转变为了【生长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亲密关系的期待都是“找到一个和我最合适/匹配/投缘的人”,就好像自己是一个插头,能找到一个刚好适配的插座。
    我的头脑很僵:人哪有这么简单啊!感情哪有那么容易啊!刚好适配的两个人这得是多大的缘分,换句话说这得是多低的概率...
    也许也与我这几年的思维模式变化有关,我不再局限于“固定型思维”,而是发展“成长型思维”。在感情生活也是一样,我和老张有最基本的共识,有可以深度发展亲密关系的基础,在这之上我更愿意丢掉成见,和老张一起影响、变化和成长。而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看待我们的关系,这无异于压缩了一段关系变化的空间,扼杀了个人变化发展的可能。
    也许也与我认识到人之复杂多元,不断接纳自我、接纳他人有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比较难以欣赏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但当我经历的越多,结识的人越多,视野越广的时候,我便更乐于欣赏【不同】,乐于倾听【异见】,更喜欢【多元与复杂】的人和生活。而令人惊喜的事情是,当我发自内心地这样做到的时候,我也更加接纳自己了,我更喜爱自己的特性了。
    原来是这样...真正的自信来源于深刻的自我接纳...很玄妙的感觉...

    2.与父母

    我有很强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生活规律,做事也有条理,乐于一切井井有条,且受益于这种秩序。年复一年,生出了对事物极强的掌控能力和和掌控欲望。
    然而,二零一七年姥爷溘然离世,我才知道我所沉迷的掌控是多么虚妄与自大。

    毫无防备地失去一个人
    那种疼痛的方式很不一样
    就像是被蛀了的一颗牙
    在大半夜把你疼醒
    一抽一抽的疼
    很折磨人
    后来那种疼痛又变了
    变得更加尖锐
    变成了突如其来的剧痛
    轰!
    像是被闪电劈中
    突然失去一个人就像这样
    像是有看不见的闪电
    狠狠地 深深地击中你
    再撕碎
    ——《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

    我从没想到,至亲的离世会对我有如此剧烈而深刻的影响,葬礼结束回到学校,忙论文忙答辩,沉迷毕业狂欢,七月宴席散去,巨大的悲恸反扑,我才知道,心里还没有把姥爷送走。
    我痛苦生活的无常,执迷抓住浮萍,我彷徨人生的意义,迷惘这一生该怎样度过才无悔此遭。
    看到妈妈为姥爷离世悲痛欲绝,一夜白头,我又生出对父母老去的恐惧,不敢细想...
    我没有答案,我只是开始匀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创造回忆。这年五一和爸爸一起在北京游玩,年末为妈妈做了庆生的视频;我开始利用自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给爸爸设计了一套训练计划,以防他走上撞树的老年运动生活,开始花时间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记录素材,因为我想给妈妈出一本传记。我开始关注【如何与日渐老去的父母相处】...


    与爸爸在鸟巢
    给妈妈做的庆生视频

    与此同时,我也越来越能接纳父母本身,理解他们的脆弱与担忧。拿职业选择这事来说,我爸一直都对公务员有执念,以前我很反感,觉得爸爸不了解我也不尊重我,只是一味把自己的期待加在我身上。后来,我渐渐了解到,爸爸看到同事儿子做公务员过着不错的生活,看到的是在北京生活的高成本,他只是用他的视角和方式想让我过的平安一些,潇洒一些。我学会的是,当爸爸语重心长地游说我去做公务员的时候,我选择接受爸爸对我的关心和问候,而不是埋怨他不理解我,但在现实层面,我是不会报考的,阿哈哈哈。

    高中时读《傅雷家书》,我对付聪羡慕极了,天底下竟有这样的父母。这几年,我既能看到父母身上可贵的品性,也能看到他们的局限,恰恰是这样的认识,让我能全面的接纳和珍惜他们,也能冲破家庭的一方天地,继续【自我】的生长。
    总之,越来越能体谅父母,是因为看到了他们自身也有的局限,丢掉了【完美父母】的幻象;是肯定自己有来源于但不限于原生家庭的能量与勇气。

    3.与朋友

    敢断交了。

    我是一个非常恋旧的人,是一个对自己付出过的真心舍不得放下的人。几段情谊,拉拉扯扯,总是没个了断。
    也许是眷恋旧情,也许是不肯承认自己的人生也会有诀别。
    anyway,现在我承认了,承认自己无法原谅背叛,承认自己不会痊愈,承认自己遇人不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圣母。承认了,也就放下了,就这样放着吧。人生不是必须要修正什么,也不需要粉饰什么,也许只是带着满身印记继续前行罢了。

    肯接纳了。

    和前面的认知一脉相承,在朋友的交往上,也更愿意接纳了,也乐于接纳了。以往,当我觉察到一个朋友和我刚认识时不一样了,我会解读为“蒙骗”和“变质”,而现在,我会欣喜,欣喜我终于开始了解这位朋友了。毕竟人人都有个套子,保护着自以为难看的自我。

    会倾听了。

    我是个表达欲很旺盛的人。若不是势均力敌,怕总是我拿着话头。和朋友的交往中,我有过因为对方回应不热烈的寂寞。这一年,我想通了。要想让别人说话,你要先去倾听。去听,耐心地听,不急,酒多着呢。:)

    4.与自己

    上述关系中的转变,自然也有自我转变的缘由。这里写写其他的,小结一下。
    我对自己的严苛是不断加剧的,伴随着自己的快速成长,严苛发展成了“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极其脆弱的,它承受不住一点点错误、修正和污垢;在面对生活的变动和无常时,不堪一击。这不仅体现在我很难接受计划以外的事情,还表现在我对感情、关系变动的僵化、迟滞的应对。
    伴随着接纳自我,接受无常,我开始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做计划,允许自己不那么【好】。于是,变化产生了——我的生活有了弹性和空间,我的容错性能大幅提高,我的生活充满了惊喜与无限可能。是啊,秩序意味着自由的压缩,自由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加。

    另外,我还想谈谈【一次性思维模式】。我发现自己常常有这种一次性思维,比如写论文想要一次性写好,下笔千言;比如吃好的,总想一次性吃好多;比如做选择,总是纠结很久,犹豫不决。
    “一次做好”,正是完美主义的体现,不允许犯错和修改;越是怕出错越不肯开始,就是许多人口中的【拖延症】。“一次吃够/玩够“,其实是“一次性资格”,就是心里认为自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可以享受好的事情,食物、旅行或者任何其他。“一次选择”,则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因这一选择就此注定,没有自主的余地,这种想法会让我们产生极强的虚无感和无力感,看不到未来的可变性,从而使我们目光短浅,无法长线思考。

    经过几年的思考,2018年我基本上破除了上述思维模式。论文初稿是一滩屎,先完成再修改;你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东西,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并不是运动完了才能吃,并不是有了钱才能去旅行,这些事情,你都有资格去享受,而不是人为的设立门槛和提高幸福的成本。幸福唾手可得,只要你破除掉对自己的内耗与限制。
    以上。
    我在做的,是通过思考与实践,对不假思索接受的一切保持质疑,反规训、挣脱枷锁,敢于批判与反抗;我在做的,是通过思考与创造,坚定信念,用行动定义自己;我在做的,是接纳和欣赏自己的、他人的以及这个世界的复杂与粗糙。

    三、新鲜事物的尝试

    1.做播客

    毕业后和塔塔分离,再也不能在宿舍楼的电梯间一聊聊几个小时了,为此我们想到,不如我们来做个播客吧!于是,“电梯间”电台成立了。
    这一年我们从妇女节聊起,聊女性刻板印象,聊生活中的性别歧视,聊单身聊恋爱,还回忆了学生时代那些青涩可爱的故事,也探讨了在这个人人自律的时代,我们那无处安放的焦虑,以及大型蹦迪奇观现场等等。


    我们的播客!

    2.学游泳

    我是一个怕水厌恶潮湿的人,但今年夏天我特别想学会游泳。也许是越来越喜欢大海,也许是想“躺着”运动,anyway,I just start swimming !学游泳这事也能写个小记,另开一篇聊聊。目前已经能熟练蛙泳,换气与身体协调也不错,2019年想学会自由泳,速度优势实在太吸引人。


    去游泳!!

    3.打篮球

    专项运动中,我大多喜欢一个人的运动,比如跑步、瑜伽,但是内心深处又极其渴望与团队配合完成的项目。再加上老张一直熏陶我,对篮球多少也有点了解,也玩过,在现场看过几场CBA,被篮球之魅力深深吸引,于是今年想要是正式地,严肃地好好训练,扎实基本功。训练内容主要是老张为我制定的,包括运球、投篮、上篮、突破与防守等。2019年我期待打拨!大佬求带!

    那天上了100个篮??瘫倒

    4做字幕

    就是想为自己喜欢的剧做字幕啊...去投报了人人字幕组,遇到了医疗剧和犯罪类,专业术语和黑话真的很难,学会了如何使用时间轴软件,并发掘了几个好的词典和俚语网站。当挂上自己做的视频的时候,真的爽爆了....
    只是,做Oday字幕真的是个辛苦活,整个人被不知何时降临的片源和CC支配,还要马不停蹄在4-6个小时内做出字幕及时挂上,真的太刺激了...
    2019年希望能做到自己喜欢的剧集,当然我知道像权游小恶魔的部分肯定是轮不到我了...

    四、我的2018书影音最佳

    【书】📖

    2018年是沉迷学术研究的一年,文献阅读占据了大量阅读空间,整体阅读量大概在30多本,杂书阅读量大幅下降,Kindle里还躺着多本60~70%阅读进度不等的在读书目,这年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历史、女性和传记。
    推荐三本我的最佳书目

    ***《那不勒斯》四部曲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这真的不只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书,时间跨度之大可谓是史诗,书中内容的厚重、质感与细节让人惊奇,绝对是一本拿起来放不下的书,是一本想让人熬夜读完的书;如果可以我建议直接读英文版,不难。我当时是等不及第四部中文版出版,就去找了原版来看,发现文字更好!!2019年我打算再把前三部的原版重读一遍。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78124/

    中文版
    英文版

    ***《人生的智慧》[德] 阿图尔·叔本华

    叔本华的智慧,恕我难以言表,但请一读!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61600/

    ***《亲密关系》[美]罗兰·米勒(第6版)

    这本书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参考文献阐述论证,会让你面对【感情、关系】等问题时更愿意接受“现实”与尊重“概率”/‘规律“。从亲密关系的形成,包括”其实大家就是喜欢长得好看的人“,”我们更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而不是互补的人在一起“,到亲密关系的加深——沟通与应答的重要性,不同亲密关系的样态,友谊与爱情的差别?爱情和性的关系?再到亲密关系的冲突、解体和修复......这本书都有详细的论述,这本书很大的推动了我的亲密关系的改善。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85065/

    【影】🎬

    这一年观影量很大,主要集中在纪录片和美剧。我的观影五佳:

    纪录片:《王朝》Dynasties

    若不是后记,这些故事之惊艳会让我怀疑纪录片的真实性。BBC成员们对黑猩猩、帝企鹅、狮子、杂色狼和老虎进行长达几年的观察记录,凝结成一部精彩的故事,这故事充分展现了这些动物的迷人魅力,让人欲罢不能。不得不感叹,人生如戏,不分物种,实在精彩。我最喜欢黑猩猩David和杂色狼的故事,黑猩猩的故事在于David是一个卓越的领袖,他少年有成,后经历重大造反,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夺回宝座。而杂色狼的故事则在于他们在争夺领地过程中遭遇的事情,其戏剧性怕是再好的编剧都无法编撰的。


    Dynasties

    美剧:《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Season 2

    第二季讲故事的能力明显优于第一部,悉心铺垫,把胃口吊足了,在高潮处逮你个正着,简直爽翻..当然,画面和插曲是一如既往的好。

    《我的天才女友》L'amica geniale Season 1

    正是前面推荐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不得不佩服HBO选角的能力,就是一看长相就知道是谁的神选角。编剧把故事情节抓的非常到位,我观影的体验是剧的展现比我读原著还来的更仔细,细节的把控将费兰特的敏锐文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小眼神不说也知道是谁吧

    电影 :《莫娣》 Maudie (2016)

    讲了一位患有关节炎的画家莫娣的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编,整个电影的色调、场景都好看至极,最赞的当然是两位主角,莎莉·霍金斯简直就是一个患有关节炎、有点怪怪的但是对画画特别纯粹的人,而男主虽然饰演了一个粗糙的汉子,但隐隐透出的帅气让我突然发现,原来他就是爱情三部曲的男主!!


    莫娣在画画

    综艺: 《奇遇人生》

    讲了十个故事,十段奇遇人生,去非洲看大象,追龙卷风,和电影放映员去大山里放电影,在冰岛制作精灵之舞......国内少见的真人秀:真了就有意味了,空了就有回味了。

    国内真的很少有这么安静高级的综艺,没有生硬突兀的大道理,空镜没有无病呻吟的字幕和旁白,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向远方凝视着地球上的阳光、草木、云雾和生命——@豆瓣用户李米

    音 🎵

    这一年主要听电子乐和古典。
    DADA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电子乐club,不是五道口那种,DADA会请著名的电子大咖来,有机会的话请一定要去试试,是真的好听。
    TélépopmusikBreathe最经典,请戴上耳机享用。
    Deadbeat的Grounation (Berghain Drum Jack)也不错。

    古典就是巴赫,圆舞曲很轻快,写论文必备。
    其他的就是比较随便的听听,大多是因为看到的片子插曲去寻的。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年终总结:勇气与接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a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