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有一周了吧,总是六点左右女儿悄悄的走进我们的房间,晃着我的腿说:“妈妈,起床吃饭,吃完饭我写作业,您练长笛或看书。”
若是心血来潮,她会偶尔做一顿饭,但连续一周这样做,还是少有的。 一边吃饭,她一边解释:“妈妈,今天的豆浆有点稠,我豆子放多了,明天少放一点。咱家鸡蛋不多了,让爸爸再买一点。今早的馒头馏的还行吧,我在小蒸锅里热的……”听她絮絮叨叨的解释不停,仿佛我俩角色转换了似的,之前这些话都是我说的,这些天被她活脱脱的复制走了。
我忍不住问她:“什么情况?这几日迷上做饭了?每天几点起?我看不到六点你饭都做好了?”
“ 马上该开学了,尽尽孝心吧!一个假期都是您给我做早餐,剩的这些天我给您做。燃气我不敢用,不过还好,打豆浆、摊煎饼、蒸鸡蛋都可以用电,这个我都会……反正每早5点我就睡不着了,早上做做饭,偶尔还能背背书。”女儿仿佛像大人一样说话。
“嗯!能这样想不错,饭做的很用心,不过你懂的,有比做饭更重要、更用心的事期待你去做好!”那一刻这话是咋从我嘴里秃噜出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总之说完后感觉超没水平。这样聊天不是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吗?迟早要把天儿聊死的。
“老妈呀!您知道您像谁吗?《小欢喜》上的童文洁,您知道我喜欢谁吗?季杨杨的妈妈刘静,那才是一个懂孩子会教育的妈妈。您的宽容、赏识、爱心、耐心都是对别人家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孩子您永远都是用挑刺的眼光来看待。”她说这番话一点儿都没有生气的样子,看来在我这样一个妈面前,她修炼的还可以。
或许是带她时间太长了,从她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几乎朝夕相处,对她的付出虽不能称之为呕心沥血,最起码也是尽心竭力,可离期望值总是那么遥远。或许这就是妈,这就是天下父母的共性,永远都不满足孩子的现状,是该自省,好好自省!
但也正是长时间的相处,她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甚至是一个眼神、一句话我都知道她想干嘛!或者翻看她的作业,作业书写是否不同于寻常,我便一眼看得出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情况?每当此时,她会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对我说:“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太悲哀了!您能不能要求不那么高?眼光不那么敏锐?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母女相处的最合适的方式。”
是呀!我也发现“难得糊涂”永远只适合劝慰别人,对待自己却总是晨兢夕厉。既然女儿提出让我用一种难得糊涂的心境与她相处,我就试着修炼自己吧!不过我想告诉她,希望不要太大,正是你人生求学路上重要的几年,我若对待你的学习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糊涂一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