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幸运

作者: 懒懒的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23:41 被阅读0次

    你内心的室友

    内心的成长在于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过于自我,这是唯一能实现内心安宁与满足的办法。当你意识到,那个总是在内心喋喋不休的“我”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时候,你就已经做好了要成长的准备。但凡事都会有麻烦。问一下自己,最近一次感觉到自己没什么烦恼是什么时候?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就算这个问题消失了,也还会出现另外的问题。

    关键就是,如果不能从那个有许多问题的自我中解脱出来,你就会永远都有问题。当困扰你的问题出现时,不要问,“我该怎么办?”而是要问,“究竟是哪一部分的我对此倍感困扰?”如果你问,“我该怎么办?”你就陷入到了这样的状态:觉得真有什么问题必须要处理。如果要平心静气地面对问题,就要明白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的原因。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嫉妒,那么不要试着去看该如何保护自己,而是要问一问,“哪一部分的我在嫉妒?”这会使你审视内心,看看自己究竟是哪一部分出现了嫉妒的问题。

    一旦你搞清问题所在,就问问这个问题,“是谁发现了这一点?是谁注意到了这样的内心困扰?”这样的询问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你能看出困扰所在,这就说明你并未深陷其中。观察某事的过程需要的是主观—客观的关系。主观可以称作“目击证人”,因为它正是观察到所发生的一切的个体。客观是你所观察到的一切,在本例中,就是内心的困扰。对内心的问题保持客观的意识总是好过将自己迷失在外部世界中。这正是有精神境界的人和世俗的人之间的本质区别。世俗并不是说你一定得拥有金钱或地位。世俗意味着你会从外部世界寻找解决内心问题的办法。你认为如果改变了外部的事情,自己就会没事了。但没有人能够通过改变外部的事情而真的没事。总是会出现下一个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意识,彻底改变你的参照模式。

    要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其中。要是你将自己的精力都迷失在问题中的话,绝对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人人都知道,要是对一个问题焦虑、害怕或是愤怒的话,是无法良好应对的。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该是自己的反应。只有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了你的内心,才能找到解决外部问题的办法。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内心中有什么东西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件事情。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应对那部分的你。这就意味着要将“解决外部的意识”变为“解决内部的意识”。过去认为只有重新处置外部世界的事物才能解决问题,这种习惯也必须改变了。彻底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走入内心,释放出那部分看起来与现实有诸多问题的自我。

    释放出将一切都看成问题的那部分你,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可事实并非如此。确实有一部分你可以从你自己的情节剧中抽出身来。你可以观察自己嫉妒或是生气的状态。而不必对此进行思考或是解释;可以只是意识到这一现象而已。那么目睹这一切的又是谁呢?是谁注意到了内心正在进行的变化呢?当你对某位朋友说到,“每次和汤姆交谈都让我很沮丧”时,你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在沮丧呢?你知道自己沮丧是因为你身临其境,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在你和愤怒或是嫉妒之间是有区别的。你就是那个身临其中,观察到这些现象的人。一旦你坐上了意识的座椅,你就能够去除那些个人的干扰。你会开始观察。意识到自己正在对内心所发生的事情加以留意。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你所看到的是一个带有一切优点和缺点的人类。你也许可以将其称为自己内心的“室友”。

    超越封闭的自我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一刻明白这一点:如果你保护自己的话,那么你永远都无法获得自由。就这么简单。因为你害怕,所以你将自己锁在了内心的房子里,还拉上了所有的窗帘。于是周围一片黑暗,你想要感受到阳光,却毫无办法。你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果你关闭和保护自己,你就是将这个害怕的,没有安全感的人锁在了自己的内心里。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自由。

    最后,如果你完美地保护了自己,那么你也就永远无法成长了。你的习惯和性格会停滞不前。当人们保护自己存储下来的东西时,生活就变得停滞不前了。人们会说这样的话:“你知道的,我们从来不会在你爸爸面前谈论那个话题。”周围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规则,因其带给内心极大困扰,所以这样的事情不能发生。这样的生活只会令人感受不到生命中的欢愉、热情和兴奋。大多数的人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保护自己,并确信不要出错。在一天结束时,如果有人问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通常的回答就是,“还好,”或者“我会努力活下去的。”这样的回答传递给你什么样的人生观呢?他们俨然把生活看成是威胁。过得不错的一天就意味着你安然度过一天,没有受到伤害。像这样生活的话,活得越长,你的内心就会变得越封闭。

    如果你真的想要成长,那就要做相反的事情。只有当唯一的你存在于内心时,才会获得真正精神上的成长。你并不是支离破碎的各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害怕的你,另一部分是保护害怕的你的那个你。而所有的部分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因为不应该有你不愿意看到的部分,思维不应该被分成意识和潜意识。你在内心中所见到的一切就是你的所见。这并不是你,而是你的所见。正是倾注到你内心中的纯粹能量使你产生了思想和情感的波动,正是意识感知到了这一点。正是你在观看这心灵的舞蹈。

    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你成长的某个时候,内心会开始变得更安静。在你更加深入自己内心时,这样的情形就会很自然地发生。你会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内心一直都存在着,但各种想法、情绪,以及各种感受所建筑起来的堤坝吸引着你的意识,你已经完全被控制了。正如你所看到的一样,这些感受吸引着你。事实上你也许能超越所有这些困扰。你越是能静坐在那儿旁观自己的意识,你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完全独立于自己所观察的一切,因此也一定会有办法打破心理对于意识魔力般的控制。你一定会想出办法来的。

    传统上,人们用一个已经用滥的,而且常常是遭到误解的术语来描述内心上获得释放,达到完全自由的状态——“顿悟”。问题在于,我们对于顿悟的观念要么是基于自己的个体感受,要么是局限于自己观念上的理解。由于大多数人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受,于是顿悟的状态就被人们所嘲笑,或被看成是几乎无人可以企及的神秘状态。可以大胆地说,大多数人对于顿悟能够确定的唯一事情就是,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顿悟。

    但是,各种思维、情感和感知对象都不过是在你的意识面前经过而已,随着对这一点的理解,我们有理由质疑:自己的意识是否受限于这些体验。要是让意识不再关注自己的个人思维、情感和有限的感知对象,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是否就能从个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可以去自由地探寻遥远的未知?那么意识究竟又是如何阻碍我们这么做的呢?这些问题,甚至尝试考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讨论超越思维的限制之后才能回答。很显然,这样的讨论要在我们非常熟悉的思维结构内进行会非常困难。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要用寓言的方式来探讨这样自由的状态。就像柏拉图在公元前360年用对话的方式来讲述其“洞穴之喻”一样,我们也要用一个小故事来讲述关于一座特别的房子的寓言。

    假想你自己正身处一片开阔地,这里永远都是阳光灿烂。这个地方很漂亮,视野开阔。这个漂亮的地方让你想要住在这儿。因此你买下了这块地,在这片广阔的土地正中,你开始设计和建造自己梦想中的房屋。你建好了牢固的地基,因为你希望自己的房子非常结实,可以住很长时间。你用水泥砖来建造房屋,这样就不用担心腐坏和破漏了。为了能让房屋更环保,你决定只修建少量的窗户,并建造一个有许多屋檐的屋顶。在你建好窗户,房屋完工的时候,你意识到仍然会有大量的热浪涌进屋内。于是你安装了高质量的保护式百叶窗,不仅可以将阳光和热量反射到户外,而且还能将其锁上,用于安全防护。这是一座非常庞大的房子,可以储存完全满足自用的补给。你甚至还为一个喜欢安静的老友建造了单独的区域,这位朋友可以使房间保持整洁,还能使你独处不受干扰。整个房屋可以保证你绝对独处,因为你内心中浪漫的要求就是没有电话、收音机、电视,或是网络的干扰。

    你的房屋最终完成了,你为能在此生活而激动不已。你热爱开阔的空地,所有的阳光,以及自然的美好。但更重要的是,你迷恋于自己的房屋。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房屋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中,房屋就是真正的“你”。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越来越沉迷于自己的房屋,越来越不喜欢外界所有不同的景象和声音,你花在室内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接着你就会发现,只要完全关闭百叶窗和房门,整个房子就真的感觉像一座堡垒一样。你对此感觉非常不错。作为一个城市公民,你可以完全独处,即使和外界没有联系是一件挺骇人听闻的事情。但你就是决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因此你渐渐习惯了安全地生活在房屋之中。你非常高兴地进行自己一直以来就很渴望的阅读和写作。事实上,呆在屋里非常舒服,因为温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而且你还很明智地安装了现代的全光谱照明系统。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你发现呆在房屋里实在太舒服、太享受、太安全,你居然完全不会再想到外界的事物了。毕竟,呆在屋里是自己熟悉的,可以预测的,是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的。而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完全不受你控制的。当关上百叶窗和遮光帘时,它们就好像是墙上的油画,此时你感觉自己的屋子就像是一个圣所,从来没有想过要冒险走出屋外,打开百叶窗和遮光帘。它们建造得非常巧妙,只要关掉灯光,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整个屋子就是一片漆黑。但由于你已经习惯了从不关灯,所以对此从不留意,直到某天灯泡烧毁了为止。这时你才意识到自己的困境:没有可以替换的灯泡和这个新的屋内系统匹配。这就意味着,一旦最后一个灯泡用坏,你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

    从那个时候起,你能获取的光线就是自己留作急用的几根蜡烛。但蜡烛太少,于是你尽量节约着用。作为一个热爱光亮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太困难了。但强迫自己克服离开安全的房屋的恐惧并不难。最后,担心生活在黑暗中的压力耗尽了你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美好阳光的记忆也开始从你的思维中褪色,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你开始变得异常担心要如何保持屋里的光亮。你知道自己唯一能在黑暗中制造的光亮就是之前留下的蜡烛。现在屋里已经所剩无几了。

    清醒的活

    臣服实验作者第一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幸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bx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