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求学记|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作者: yao_d883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19:04 被阅读4次

一、村里有个调皮蛋

1987年的初夏,伴随着清晨的曦光,在云南的一个小村庄里,退伍汽车兵老李家在31岁“高龄”迎来第一个孩子,取名“李瑜”。

老李全名李建国,初中文化,能够写一手好字,又当兵锻炼了几年,自称半个文化人。要说为啥老李取这么个”鲤鱼“谐音的名字,他其实不是瞎闹,而是带着美好期许慎重取的名字。并且当时娃还在肚皮里就给定了名。

80年代,自行车和马车、摩托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候,老李作为汽车兵退伍后后,掌握了熟练的汽车驾驶技术,顺利地成为了村里效益最好的水泥厂的大车拉货司机,在当地算是高薪收入人群。老李媳妇黄惠萍一直在村里供销社工作,是为数不多的正式编制。两口子通过四五年的踏实工作和不懈努力,白手起家盖起了二层小洋楼,还买了第一台彩色电视,小日子过的也是蒸蒸日上。要说老李这人有啥业余爱好,除了偶尔抽抽水烟筒就是闲暇时看看电视,老李不仅爱看电视还追星,老李的偶像就是清纯而又漂亮的女演员“张瑜”,就这么带着对偶像的偏爱给娃取了个同名“瑜”,李瑜名字就这么来的。

图:电影庐山恋剧照,右边女士为演员张瑜,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李瑜从小就是个调皮捣蛋鬼,自从会走路身上衣服三刻钟不见干净的;一岁就会在门口小水潭玩水弄一身泥;两岁会追着爷爷要钱花要吃的,不给吃的能哭晕过去,真是谁都惹不起这混世魔王;到了五岁更是了不得,尽然会把爷爷私藏在床底的“珍藏”香烟给悄悄藏起来,急的老人家直跳脚;啥偷菜地,打狗被狗追,自己烤土豆烤伤自己……各种围绕着李瑜发生的鸡飞蛋打的事情是层出不穷。老李实在没法每次都是气的拿起皮鞭就抽,口里大骂“兔崽子你好样的,我还治不了你了,让你知道啥叫做家法”。每天都是李瑜哭天喊地满地打滚结束,几天后院子里又开始哭天喊地,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叫做“家法”的皮鞭挂在墙上。

1992年,李瑜五岁半了,偏僻的小村庄不像镇上或者城里有公立幼儿园,孩子能够早早就上学去接收教育。纯放养式的李瑜活脱脱长成了野孩子,母亲黄惠萍想着还是花点钱送当地唯一一家私立小幼儿园治一治这孩子的闹腾劲。结果进幼儿园才半年多,还等不到李瑜幼儿园毕业,全家因为黄惠萍的工作调动搬到了镇上开始新的生活。这时候李瑜六岁,结束了天真浪漫的随处可“偷菜”的悠哉日子,跟随母亲把户口迁至镇上转变农民户籍成为入城的小工人。

二、迷糊的小学生

1993年秋天,在经过了半年多镇上生活的洗礼后,李瑜稍微“文静”了那么一点,也迎来了上小学的年纪。

小学正式开始第一天,李瑜独自背着妈妈准备好的小书包来到了学校。前几天报道那天黄惠萍带李瑜走过一次,黄惠萍也在那天告诉儿子,上学放学就自己按照路线来回,打雷下雨生病没有意外都要坚持自己上学放学。所以上学第一天李瑜就完成了独立上学的挑战。

小学生活对于李瑜来说是很新鲜也很有趣,他找到替代“偷菜”的好事情。每天放学后迅速抢占乒乓球桌和单杠以及秋千(整个校园只有两个乒乓球桌,两个单杠和两个秋千,能不能玩全看脚速),每个项目玩一遍随后再背着书包回家。

在与同学切磋迅速占领游乐项目和打乒乓球的技术中,李瑜也认识一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一起打球一起“借鉴”作业学习。

转眼已经是入学的第四年,前几年李瑜不仅学会了玩,还学会了小学生应该有的规矩,比如佩戴红领巾,每天按时间做操,定期跟随同学大扫除之类。老李特制的“家法”皮鞭随着李瑜的长大已经许久未开始营业了。

1997年,对于李瑜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是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李瑜不太清除香港回归是多全国喜庆的大事件,却深深记住了两件事。

第一件,在思想品德课上,李瑜记住了一句话“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翁和接班人”,这句话深扎在李瑜心里,想着赶紧长大,成为主人翁成为接班人想起来都美滋滋的。

第二件,周五放学,日常乒乓球切磋后,好朋友兼同学任涛把李瑜的作业本“借鉴”回家了。周六专心在家看着电视的李瑜被进门的老妈告知:“你们班那个任涛,就是家住我单位附近那个,皮肤白白的那小男孩,太可惜了,今天早上说是溺水死了。”李瑜脑袋一下子蒙了,只见老妈摇着头走进去,看着老妈每走一步,李瑜从头到脚就凉一分,到彻底冰冷。等回神后,李瑜直接冲出了家门,一口气不停歇跑到了任涛家附近,停下来喘着粗气而又不敢再往前走哪怕半步。“他还没还我作业本呢,怎么就不还了呢。”

1997年的夏天,李瑜第一次意识到了21世纪有个“棒子”等着自己来接,非常地期待千禧年;李瑜第一次接触到了死亡,原来大活人的血液真的会瞬间凝固,感觉如此冰冷。

自此,天天互相“借鉴”作业的李瑜开始认真写作业,也开始认真听课上课,成绩竟然突飞猛进,最终还考进了班级前三。这事把老李乐呵惨了,这是打李瑜出生后就没这么心情舒爽过,望着墙上挂着的“家法”皮鞭,直感叹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1999年,李瑜经常跟着哼唱传遍大街小巷的“一颗芝麻糕不知我真心”,边哼边期待着明年的到来,长大了才知道歌名是“七子之歌”。

2000年,在李瑜的人生中又是载入史册的一年,是男儿流汗又流泪的一年。2000年的钟声响起,李瑜躺在被窝感受着清冷的月光,心中第一次发出了疑问“21世纪也到了,谁把棒子交给我来接,到底是谁?是我还太小?还是说需要我18岁成年才行?还是说我不够优秀?”,李瑜最终伴随着浓浓的失望和疑问进入梦乡。

这一年李瑜面临小升初,需要通过一次考试竞争镇上的唯一一所优质中学市二中的名额。待拿到成绩通知单那刻,李瑜一个人游荡在校园门外,同学陆续都走了,努力了两年多,李瑜首次尝试到了很想要一样东西努力了最终却失败的滋味,边走边默默流眼泪。

千禧年,李瑜收获了一次失望,一次泪水,小小男孩立志以后不要让自己再流泪。

三、涅槃的初中生

2000年,李瑜成为龙门中学的一名初中生。

不知道是出于自尊还是随意而安,李瑜拒绝了老李的缴费上镇上二中的建议坚持到村镇之间的龙门中学上学。如果镇上二中在整个市里能算二流中学的话,龙门中学就是不入流,同时这所学校坚持半军事化管理,生活作息比较严格需要初中生住校。李瑜万万没想到的是,所谓的强身健体体能训练能把曾经的捣蛋鬼整治的那么惨。

与惨烈的体育锻炼相比,李瑜的学习成绩从入学第一年一路开绿灯,初中三年连续霸占班级第一,年级前五,似乎在对曾经在校园门口流泪的自己说我不认输。李瑜也彻彻底底的体会了一把所谓“学霸”的光芒,就连食堂打饭的大娘看到他胸前的学生牌都会夸上两句。每次领取奖状校长总会用充满慈爱的眼神投来赞赏的目光。班主任更是对李瑜“特别关照”,而这三年的关照才是李瑜痛苦的根源。

初高升里面有45分是体育项目的分数,同样需要考试。李瑜的文化课让老师多满意,那他的体育分数就让老师多头疼。自从上了初中,李瑜才知道捣蛋能力跟体育好不好没半毛钱关系。在经历了三年魔鬼式体育训练的“特殊关照”下,李瑜最终勉强达到了体育中考平均分,最终中考打擦边球以高录取分数线1.5分的成绩被市最好的重点高中市一中成功录取。这不仅是李瑜个人的胜利,更是龙门中学的胜利,祝贺横幅持续挂了几个月,这是龙门中学首次有学生考上市一中,举校同庆。

四、苦逼的高中生

2003年,李瑜带着满身荣耀进入高中生涯。

从未送过儿子上学的老李夫妻破天荒在李瑜高中入学第一天坚持要开车(老李夫妇经过几年的省吃俭用艰苦奋斗已经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小轿车)送儿子上学。哪怕小学下大雨湿身,中学下冰雹狂奔,李瑜都是独来独往上学。当看到父母逢人就满脸堆着笑说到:我儿子在市一中,对对,送孩子上学呢。李瑜瞬间意会了。

其实对于老李夫妇来说,每天为了生活忙里忙外,确实没怎么操心孩子念书上学的事情,真没想过儿子能考上高中,更别论考上市一中全省重点高中。自己一辈子没这么好的教育环境,望着儿子未来也能成为一名有文化的大学生,这是活了大半辈子为人父母最骄傲自豪的事情。所以对于送李瑜上学这事那是相当热情。

李瑜对于父母的热情自然也能理解,令他意外的是开学第一周周末放假还能在校门口看到齐双双翘首期盼的父母,他以为的不过三分钟热度看来意料外的长久了些。不过也不出所料,三周后李瑜又恢复了下雨湿身,下冰雹狂奔的上学放学模式。

进了高中李瑜才感受到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从村镇学校来到了市重点高中,见识到了来自市县上各类尖子生,逐步打开了李瑜的视野,同时也让李瑜倍感压力。李瑜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初中的英语教学水平比起城里又有所欠缺,家里那时候也没网络。李瑜在有限的资源下掌握的英语水平较班上其他同学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每次英语听力都丢分不少。其他学科在高中高强度的教学效率下对于李瑜来说还是略感吃力。第一次期中考试,李瑜英语不到班上平均分,物理不及格也是创了首次,这些“恶果”都让李瑜瞬间醍醐灌顶。李瑜从“学霸”虚荣中退去开始认真对待,刻苦钻研。

高中三年,是埋头苦读的三年,是不断蜕变的三年,李瑜靠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不仅摆脱了不及格的处境,最终还拼进了重点班级(全校成绩前20%),并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2006年,李瑜高中毕业,过完了18岁,在书堆中走过了自己的花季雨季,昏睡了三个月。同年九月将离开小城镇走向大都市,成为一名大学生。

2006年,已经成年的李瑜自然不会再在被窝里问自己“21世纪的交棒人到底是谁”,也不会因为不知道接班人和主人翁何时达成而焦虑和失望。19岁的李瑜用成长和理智打破了自己年幼的憧憬,但是仍旧会始终感谢曾经那个年少、充满疑问带有使命感而又对未来充满期许的自己。

08年北京将要举行奥运会,李瑜想着,我要去看奥运会,我要去北京。

五、我来了,北京

因为要看奥运会,要看看祖国首都,从未出过市区的李瑜坚持报了北京的学校,最终顺利被录取。就跟鲤鱼跃龙门,李瑜还想看北京的沙尘暴和北京的雪,想走出去,用见识填满自己的无知。

2006年秋天,李瑜跟新认识的同学秋游香山,看着满天红叶,竟有种登高望远,谁主沉浮的满怀胸臆。06年冬天,来自南方小镇的李瑜第一次看到了何为白雪皑皑,纯洁的如仙境一般。06年这一年,李瑜游览了传说中的北大未名湖,品尝了清华的西门烤翅。……

虽然每天在感受北京气息和认真学习中渡过,除了奥运还没来,李瑜见到了梦想中的一切,除了沙尘暴,李瑜还是任性的不理性的无知的期待着啥时候能看到沙尘暴。不知道是否是在为筹备08年奥运会做准备,北京的天一天比一天还蓝,望着蓝天白云渐渐的李瑜也忘记了沙尘暴。

2008年,李瑜怀着看奥运的热切期待通过报名甄选,有幸成为了奥运会的城市志愿者服务奥运会。并非常幸运的在奥运会志愿者抽奖活动中成功抽取到奥运会排球赛的门票一张。作为奥运志愿者服务奥运,同时作为观众观看了一场比赛,在满天加油呐喊声中,坐在偏角落的李瑜感觉圆满了。人生不过如此,我想,我做,我达成,开怀大笑。

2009年,李瑜已经大三,这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李瑜知道学校学弟学妹还有幸组成了校园方阵参与其中,每次从自习室回宿舍的路上都能看到队伍在整齐划一的排练着。这也是李瑜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自己离阅兵这么近。

2009年10月1日,这天早上将永远被载入史册,也将永远存在李瑜的人生记忆中。一早上李瑜在宿舍准时收看着阅兵直播,被祖国的风貌和军队的强大力量深深震撼,不自觉有一股气在胸怀越涨越满,最终冲上眼眶。只听直播视频中旁白说道:“此时此刻,华夏子孙都在凝望,五洲四海都在瞩目,凝望一个大国空军的风采,瞩目一个伟大民族的腾飞,气势磅礴的空中梯队呼啸而至……”,不一会,李瑜不仅从电脑直播中听到了轰轰声,头顶也感受到有飞机正轰鸣而过,李瑜冲出去阳台,抬头看到了又一V型排列的空中机梯队呼啸而过,留下了空中的淡淡划痕。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此副画面将永存在李瑜心中。

图: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在北京举行/图片来自网络

六、新的征程

2010年,李瑜顺利从大学毕业,为了尽快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想尽快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能够勇敢担当的男子汉,最终回报社会成为栋梁之才。李瑜毕业后并未考研而是选择了参加工作。

来自农村小镇的小李瑜,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够见过祖国首都的繁荣,也从未想过能够在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快乐的接受高等教育,更未想过能够近距离的参与到祖国盛事中与祖国共发展……太多的不可思议,化作小小的心中执念,简单不过:曾经的小李瑜想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和主人翁。纯真加上信念,小李瑜开始努力。

长大后的李瑜毕业后,还是怀着那份执着,最终成为了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男人,付出了汗水通过努力打拼在繁荣的大城市扎了根,并与自己理想的爱人结婚,生下儿子,小名小龙。

一岁的李瑜在玩泥巴,一岁的小龙跟爸爸一起玩球和各种玩具;两岁的李瑜在耍泼打滚要吃的,两岁的小龙跟着爸爸尝遍各种美食大小零食;五岁的李瑜还无所事事到处捣蛋,五岁的小龙,早已经步入了幼儿园学习,课余时间还跟着爸爸四处游玩增长见识,每天阅读看书增长知识……

一天,李瑜和儿子在书房各自进行阅读。

儿子小龙问道:“爸爸,为啥我这会不能玩要一直看书啊?”

李瑜答到:“爸爸就是一直学习,一直坚持阅读才有了今天的生活,现在该你了,多阅读,才知道世界有多广阔,祖国有多繁荣,舞台有多绚丽,人生有多美好,你妈有多漂亮,儿子你有多可爱。你说你可不可爱?”

小龙笑着点头:“可爱”。

李瑜问道:“这么可爱的你幸不幸福?”

小龙重重点头:“幸福”

李瑜摸着儿子头说道:“读书这么幸福,那继续读下去吧。”

(完)

本活动超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510d62f613d

相关文章

  • 李瑜求学记|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一、村里有个调皮蛋 1987年的初夏,伴随着清晨的曦光,在云南的一个小村庄里,退伍汽车兵老李家在31岁“高龄”迎来...

  • 求职记|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至今,我结束三年的考研战斗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报考的是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我在这场竞争中并不具有...

  • 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当我在城市里踏着铺满水泥的大马路,路过一幢幢华丽的高楼大厦,眼望着各种各样的灯红酒绿。进入到5G时代的今天,曾经的...

  • 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中央扫黑除恶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地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把黑恶分子一个个打掉,人民群众有了获得感,...

  • 科技中国——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昨天下午出去到集市,一个和我相仿的奔五农村妇女在卖黄瓜豆角,东西不多但是顾客却不少。大概由于她朴实的农村打扮连...

  • 二虎进城记|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1 中原大地的康䪨村,世世代代以农业为主,虎哥,虎妹作为八零后的兄妹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里。 村子不大,村口一...

  • 二虎进城记|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1 中原大地的康䪨村,世世代代以农业为主,虎哥,虎妹作为八零后的兄妹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里。 村子不大,村口一...

  • 我眼中的中国|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是人们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这一认识受环境、年龄、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包容的中国|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

    包容,不代表纵容,包容不代表无原则,包容不是懦弱,包容是用胸怀去容纳,因为包容是伟大的! 包容的中国,象征着圆的思...

  • 山路“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我的家乡在山区,想出山要走一条十五里的山路。儿时在村子里读小学,放学后也是在山间地头玩耍,几乎不出门,所以对出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瑜求学记|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ck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