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谈生态奉贤,兼论日本人的生态观

也谈生态奉贤,兼论日本人的生态观

作者: jimaiwa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15:16 被阅读0次

    正写下这个题目,就听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秦畅与上海奉贤区区委书记庄木弟同志谈“生态奉贤”、“贤文化”等热门话题。作为一个在八十年代在奉贤农场生活过几年,最近又去那里游览过的我来说,不禁也想说几句话,其中也不免要提一点意见。

    就我所见所闻而言,三十多年前的奉贤与今天的奉贤已经大不相同了。昔日的大片农地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社区,当年的芦苇塘、小河浜变成了清水流淌的河道以及号称“国家公园”的生态绿地保护区。庄书记介绍了奉贤的支柱产业“东方美谷”,据说已经由县级项目升级为市级项目;庄书记还介绍奉贤区是化妆品生产的国家级大户,尤其是其男士化妆品正成为当今男士的首选。听到这些,我感到十分惊喜。不过我对他把推动生态奉贤或提倡这样的人文理念主要依靠一些特定的对象不是很同意。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有必要把政治上对人的划分牵涉进来。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的人都要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那些少数只顾自己国家的发展而不顾生态安全的人。我对奉贤人民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同时希望他们更进一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不要忘了培养有高水平的城市绿地设计师、高水平的园艺师、以及受过特殊培训的园林员工(以前他们都是当地农民)。种植森林或草坪不是仅仅种一片树或草而不管它们了,需要剪去枯枝、施肥、甚至不断移植,让它们的茁壮成长。奉贤区的新建园林(如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还很荒芜,游人稀少, 特别是缺少管理。如要建成现代化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布局规划、人员培训、交通设施等一样不可少。否则只是有“森林公园”之名,而无森林公园之实。并不只是批评奉贤,松江区的“嘉北郊野公园”也是如此,今天(2017.11.19.13:00)的参观人数只有5人。而保安、服务员、清洁工等不少于几十人。

    亲水平台

    日本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是如何做的?普通的老百姓是怎样注意每时每刻 都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心上的?从以下十多年前的日本报纸上,也许可以了解。相比之下,我们要问自己:与他们相比,差距有多大?

    一.

    一位日本自然保护主义者说:“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必须同人类以外的生物一起共同生存,如不依赖大自然,就绝对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人类为了永久的繁荣,现在决不能再随心所欲地破坏大自然,侵蚀大自然。所谓保护大自然,也就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

    由于经常浏览日本报刊(2006年前后),我了解到一些关于日本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这里不妨介绍一二,以供参考。

    去年夏天以降(2005年),日本各地持续出现狗熊出没甚至袭人的事件。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后,发现这是由于夏季酷热,屡次台风来袭,将树林中的果实吹落在地,将狗熊招来了。可是,事情还没有这样简单,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要从日本的森林和林业发展来考虑。由于日本的荒芜的国土早已被丰富的绿色植被所覆盖,用战后培育的苗木栽植的人工林早已生长为大树,而林木间伐工作却被搁置已久。这样的结果,是阳光照不到林床表面,作为野生动物的食物的草和灌木无法茂密地生长。也就是说,尽管森林成倍增加,动物们的生存环境却得不到改善。另外,有些无人收获的果树将果实撒落一地,等于是邀请动物们来享受美味佳肴。再加上由于禁猎,猎人显著减少,狩猎业衰退,野生动物已经忘了对人类的惧怕等等也是造成狗熊伤人的原因。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动植物保护措施已显现成效,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防止森林过于茂密,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问题了。

    二.

    一位日本动植物生态学研究者写了一篇短评,题为“生活的变化与树”。他提到四国的松山旅馆里的烧酒是用杨梅腌制的,金比刀罗宫的参道两旁种着许多杨梅树,连他住宅附近的商店街广场上也种着三棵杨梅树。这是一种树高五至七米的常绿乔木,树冠也很美丽,可是过路人对落下来的杨梅却看也不看一眼,更不用说去尝一尝了,当作讨厌的垃圾踩踏过去。最近,作为街道的行道木大多是樟树。笔者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东京的住宅小院鳞次栉比,自然生长着的是柯树和青栲树(均属山毛榉科常绿乔木),而现在已经被樟树和杨梅树所代替了。令人诧异的是:东京人好像对樟树并不熟悉,对大学的文科学生寻问之后,他们对这种树的名称一无所知,对这种树的叶子中含有可防止衣服被蛀虫咬坏的樟脑这样的事也毫不知情。从该短文中,我们起码可以获得这样两个信息:一是日本有专门或业余研究动植物的科技人员,经常在报刊上向普通公众介绍身边的动植物;二是日本街道上行道木的多样性,公众对城市的行道树的优劣经常发表意见和评论。

    说到行道树,自从德川家康于1601年规定了东海道的宿驿制以来,街道上种了松树作为行道树。古时候的街道种植行道树,似乎是为了保护旅人。在日光的街道上种的是衫树,在东海道的街道上种的是松树。夏天,可以遮挡火热的太阳,冬天,可以挡住萧瑟的寒风。一位学者特地到东海道考察了行道树,发现至今道路两旁的成排松树依然还在,成了天然的纪念物。虽然如今交通比古时候要繁忙得多,可是道路两旁的松树却使人心旷神怡。这里种的是龟甲状树皮的黑松,如果有树木枯死,马上就有新的树木栽下。原来是住在附近的村民长久以来持续着这项工作,发现枯萎的树木,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后,便将枯木伐去,种下新的树木。经过村民长久的努力,该地区作为行道树的松树永远保持着青春。当这位学者看到这些古老的松树和驿站旅店时,就像意外地见到历史戏剧在眼前重演,心中顿感一阵热流涌过,端正衣襟,面露微笑。

    三. 

    经常听到有人将城市中新建的绿地叫做“森林公园”,我觉得“森林公园”的概念必须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一起进行考虑,而不是树多了就叫“森林”。在日本,有一处位于横滨市荣区郊外的森林湿地,人们将它叫做“濑上市民的森林”。

    它的地形很像一个研钵,研钵的底部是濑上池。通向池边的道路,到处都呈激烈起伏状。只有沿着从池内流出的小溪的一段路,才是一条平缓的路。池水在静静的林中流淌着,池畔有供游客走的小道,还有供钓鱼用的踏板。听说,在这里经常可以钓到鲫鱼和鲤鱼。

    水池上面休息亭的旁边,山茶花盛开着。一眼望去,许许多多小鸟在近处茂密的树林里飞来飞去,叫个不停……这里是一处小型森林湿地,像这样的森林湿地还有几处,如冰取沢市民的森林和金沢市民的森林。这些森林湿地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又成为受普遍市民欢迎的休憩场所;它们不是人工造林,人工造湖的产物,而是体现了原汁原味的质朴,纯洁和宁静。

    崇明森林公园,杨浦共青森林公园,都是以它们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人们。当我们再建大型绿地时,应该多搞一些像这样真正贴近自然的东西。

    四. 

    日本人的生态环保理念也体现在日前刚闭幕的爱知世博会上。请看中国记者的报道:

    “爱知世博会会场选址在丘陵地带,森林区树木茂盛,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所有场馆建设没有破坏一片林、一棵树,由全球环路组成的中心展区,采用钢木高架结构,凌空架在丘陵地区,会展结束后,将全部拆除,即环保又节约成本。

    据介绍,原来场馆建设时需要砍伐一些林木,由于后来发现这里有珍稀动物大鹰筑巢点,遭到当地居民反对,后来场馆面积被缩小到1.73平方公里,对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并在会展后复原。”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

    走进世博会现场,记者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的智慧’,亲身感受到‘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自然的睿智’。在爱知世博会会场,环保无处不在,资源处处可以再生利用,仿佛就是一个循环社会的精彩展示……爱知世博会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同时大大提升了各国展馆建馆的环保门槛。世博会各国家馆在建筑选材上必须达到东道主的环保标准,在建馆过程中,也必须接受东道主的环保监督。”

    我觉得,无论是爱知世博会在选址和建造过程中,还是在举办过程中所涉及的能源问题,材料循环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等等,都有我们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地方。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世界知名企业丰田集团在材料的选择上,将眼光放在了具有发展前途的植物系材料上。据报道:“该馆的料展馆外壁使用的纸材料采取了可再生的孟买麻材,作为内装饰的一部分采用了培植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植物系材料。负责丰田展馆对外形象展示的秋山友二郎对记者说,从丰田集团展馆的设计到建造的各个阶段,都充分考虑了循环性社会的理念,会展结束后,丰田馆所有建筑材料将实现再使用和再生利用,实现建筑废弃物为零的计划。”我殷切地期待着,即将在2010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人将创造更多可持续循环利用的能源,材料以及其他领域内的成就,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式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社会的新模式,充分显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五. 

    平家物语中的战争场面之一

    日本古代名著《平家物语》云:

    “沙罗双树花变色,盛者必衰是道理。

    骄者势盛不久长,只缘春夜一场梦。

    专横霸道终绝灭,恰似风前扬尘土。”

    想到昔日日本军国主义曾经那样强盛,铁蹄遍踏太平洋沿岸,将战火烧到世界各地,而最终逃不脱历史的惩罚。今天,虽然有少数日本人歪曲历史,坚持错误立场,但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态度。另外,我们也不要忘记日本民族是最能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民族,对于遍布日本列岛的绿色,对于植物,对于自然,他们的确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实战后六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与日本人在另一条战线上进行竞争,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导致我们曾在经济等方面一度落后。可是如今我们再也不能落后了,尤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上。这就要求我们人人提高环保意识,更好地与植物,动物,自然和谐相处。

    在恩格贝治沙14年,将自己退休后的余生无私奉献给中国的治沙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共有包括他的子女在内的1万多名日本友人来恩格贝参加绿化沙漠运动。

    日本人中也有超越狭隘的爱国主义,以全人类的目光看待世界的人,如几十年帮助中国人治理沙漠的远山正英老人。他是富士吉田市人,我想他生前肯定攀登过富士山,瞭望过山下辽阔的原野和一望无际的森林,由此感悟出了所谓的“生态一体观”,并自愿自费来到中国内蒙古的沙漠上继续实现他的理想,直到生命结束。在他的身后留下了340万株白杨树,那正是我们从小白读不厌的“白杨礼赞”中所歌颂的白杨树(学名银白杨),它们从华北平原来到了内蒙古的沙漠,用它们发达的根系牢牢地扎在沙漠中,用它们挺拔的树杆和坚韧的树枝挡住了袭向城市的沙尘暴,将沙漠变成了绿洲。什么是远山正英的“生态一体观”?那就是“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世界一盘棋子,绿化中国沙漠也是在帮助(日本)自己”。这个意义上来讲,日本人的生态观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2005年7月)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谈生态奉贤,兼论日本人的生态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c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