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晨昏漫步在大学校园,白天端坐在大学教室,聆听知识渊博的教授们讲课,以弥补我不是中文专业之憾,圆我大学之梦。
今天,我终于圆梦了,7月21日~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2023)”中西部项目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感受颇深。
一、聆听名家,增长见识
这次给我们讲座的老师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有知识广博的大学教授,有实战经验的中原名师,也有指导教学的一线教研员。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潘庆玉,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侃侃而谈,继而谈到评价改革的价值导向,最后落脚到教学设计的案例。一节《出塞》,让我见识了核心素养培养之法;一节《湖心亭看雪》,让我明白了“教”能挖掘的深度,“教高于学”;一节《竹里馆》,更让我震惊,语文教学设计原来可以这么美!
刘萍萍老师讲的是《新课标视野下听评课策略与学习任务群设计》,真辛苦我们的教研员了,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手把手教我们做笔记,教我们发现课堂中的问题,最后归纳出30多条教法。满满的干货!刘老师语言犀利,做事干练,每次听她的课都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远远不止这些。陶然老师的评课,评出了新知识,挖出了深度厚度。省教研室丁亚宏老师,结合命题与试卷具体解读了课程标准;岳喜红、余东芳老师展现了她们名师工作室的教研之路;李国胜校长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做校本研修……
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急需的。他们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思想理念,引领了我的实践教学。我就像山旮旯里走出来的戴着花毛巾的大妈,在模特的指导下学走路……
聆听名家,我增长了见识。
二、了解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许多年来,我一直迷茫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前年商丘师范学院的培训,我依稀看到了光明。而这次培训,我则清晰了解到教师专业成长的n条路径。
读书,是一个教书人绕不开的话题。几乎每一个讲座的老师,都要给我们推荐几本适合阅读的专业书籍,这给想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一线教师,提供了持续的帮助。《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追问的艺术》、《富有想象力的语文课》等等,深信这些书会渡有缘人到达理想的彼岸!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认真研究,做成课题;研究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校本研修该怎么做……总之,找准教学中某一个点,深耕细作,就会有成果。
除此,当然还有做优质课、写教学随笔、写论文等等,这n条路径,精通一样,就能让专业迅速成长。
三、看到了自己的榜样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每位教师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限于晋级的目的,然而放眼看去,优秀何止于此!这次培训中做讲座的老师,个个都是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授,但他们仍孜孜矻矻、光耀前行,这就使得优秀愈优秀。他们真的成为了光,成为了照亮我们的光,也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自己的榜样。
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可以做好多想做的事情。做了,我永远不会后悔;不做,有一天我终会遗憾!
通过这次培训,我聆听了这么多高人的教诲,剩下的路要自己坚实地走下去了。我将努力向前,不负时光,做一个更美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