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17岁少年跳桥的事件,那一声叹息还未平复。
无独有偶,江苏盐城一名高三男生,同样是在跟父亲争吵后,就纵身一跃,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近日重庆一大一女生自杀坠楼身亡上了微博热搜,不禁令人唏嘘。
据调查,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
在中国每年大概有27万多人自杀死亡。
每起自杀身亡背后有20起自杀未遂,因此每年总计有540万起自杀未遂,此外约1.6亿人表示有过自杀想法。
而这些数字背后又牵扯了多少人和家庭的幸福、痛心与不舍?
上月底,一个来访者,高中生,我看到她左手手腕一道道伤痕清晰可见,她没说,我也不问,跟我聊了她的内心伤痛,我静静地听。
我给她做了催眠减压,唤醒后她跟我说现在感觉很轻松,我给她一个拥抱,出来她跟她妈妈说现在感觉很轻松,妈妈眼泪下来了。
后来又远程做了几次,现在每次微信都跟我说:“很好”,我说你需要我,我都在,随时联系我。
01
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被原谅,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花满枝
一个警察讲了一个16岁的少女自杀的故事,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躺在备勤室床上,我禁不住地想象,那个孩子翻身入水最后的时刻。
桥上到水面有近一百米高,我一个成年的男人都无法迈出最后一步,到底是什么痛苦,能比这些更让人绝望呢?”
很多惨痛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及时“看见“孩子。
压倒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暴风雨前,并非毫无征兆,而是我们一直视而不见。
经历过重大创伤的孩子,他的内心是脆弱和恐惧的,他渴望亲人的关注和理解。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忽视,看不见孩子内心的需求,是因为对孩子,有太多自以为是的评判。
只有父母敞开自己,放下头脑的评判,才能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持对生命的欢迎和敬畏,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是一种看见,允许和信任同样也是一种看见。
孩子的一生,不止考试这一件事情。
父母的允许和信任,给予孩子的却是受益一生的力量。
02
允许自己悲伤,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在《破碎重生》中的“恐惧之始,奇迹之源”这一章,莱瑟讲述了她的朋友朱迪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她说:“面对疾病和灾难,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否认,第二个反应是愤怒。”
但是,否认和愤怒并不会让负面情绪消失,负面情绪并不是洪水猛兽,长久的压抑反而会让负面情绪累积成疾。
超越恐惧始于直面恐惧,直面背后的焦虑、紧张、担忧和不安。
当我们允许自己悲伤,接纳身体自然而然产生的眼泪,试着放声大哭,让眼泪夺眶而出,就能通过哭泣释放压力、纾解心情。
研究发现,情绪性眼泪中含有应激激素等,体内毒素可以通过哭泣排出体外。
此外,哭泣会释放催产素和内啡肽,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情绪。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勇敢地哭出来,这是我们勇敢无畏、直面生活的开始。
现在流行一种抱树疗法,体验过的直呼神奇:“树干是温暖、有质感的,它就像一个沉默但可靠的朋友,明明是在抱树,却有种被树抱着的感觉……”
操作方法很简单:
找一棵合自己眼缘的树,张开双臂,抱着它,静静地感受,可以缓解焦虑、放松身心,收获平静和幸福感!
03
站在死处,看生命开出一树繁花
“人间清醒”加缪曾说过一句话: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治愈当然非常有意义,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被完全医治。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每个人都难免遇到沮丧、失落、绝望到无力挣扎甚至想要自杀的时刻。
无人幸免,无处可逃,认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让我们减少很多纠结,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
只要不放弃希望,敢于从困境中站起来,继续前行,迈出的下一步也许就是新生。
每个找我咨询的来访者,我都会跟她说:“人这一辈子最该疼爱的人就是自己,做自己,好好爱自己。”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信心比黄金重要百倍。
我们都曾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内心破成碎片,是选择放弃,还是挣扎着苦苦支撑,直到熬过暗夜,重见黎明?
愿我们都能心怀希望,奔赴热爱,收获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