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坚决不能成为大家口中粗鄙的“中国大妈”

坚决不能成为大家口中粗鄙的“中国大妈”

作者: 爱馨惠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4:08 被阅读10次

“中国大妈”,在当今,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如果网上搜索“中国大妈”四个字,都是满屏的斑斑劣迹。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国大妈刘某因为错过站点,斥责司机,用手机击打其头部,致使掌握着一车人性命的司机,将十余人命葬江中。

事隔一天,北京57岁大妈也因公交坐过站,将一整箱牛奶砸向司机,司机躲闪过程中与对面轿车发生剐蹭。

南京地铁上,一位大妈与一小伙子因座位问题争执,倚仗自己年老,年轻人就该让座,小伙子不让,大妈就一屁股坐在他腿上。

浙江一姑娘,手机被一大妈捡到,姑娘买了礼品并出500元酬劳,希望拿回手机,大妈却要求给2000元报酬才能归还,姑娘报警,大妈就直接将手机摔碎。

出国游的大妈们将广场舞阵容挺进卢浮宫,大炫民族风,被当地人投诉。

瑞典酒店,因为自己少订了一晚酒店,强行留宿,遭到拒绝,中国大妈立即躺在大街上撒泼哭闹。

中国大妈吃垮意大利游轮;

自助餐厅占座位,大声喧哗,即吃得了也要兜着走;

旅游景点,排队加塞,吵吵嚷嚷;

因为坐车免费,早起与上班族挤公交;

买菜要把外层叶子全扒掉;

......

就此打住!

“中国大妈”何时成为了被吐槽和诟病的群体,成为了一个粗鄙的社会人群代名词。有人说,部分“中国大妈”已成社会公害。

更可悲的是,“中国大妈”被收入了百科词条,还入驻了牛津词典——“CHINESEDAMA”。

其解释是:

中老年女性,大多数偏胖;精神饱满,声音很大;走路成堆,排队夹塞;比较富裕,特爱购物;装束臃肿,热衷拍照;扮酷装嫩缺心眼儿,喜欢佩戴鲜艳丝巾。

说实话,打下这几行字,我很不忍心。人人都会老,每个年轻女孩也终会有一天变成大妈。

我,也即将步入大妈的行列。

曾几何时,这些剽悍的大妈们也是羞涩的少女,也曾有过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梦想,是什么让她们在走过中年以后变得如此横蛮、龌龊、粗鄙不堪?

也许是成年后,面对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不得已磨去了棱角,拼了命地努力才能养家糊口。

从贫穷的生活一路走来,物质的拥有,填补了我们的自信,我们坚信没有什么比自身的利益更重要。

几十年如一日,被利益裹挟前行,到了人生后半程,已经刹不住车了。

什么是人文精神、文化素养,好像从来没关注过。

贫穷的磨砺让人越来越务实,很多人并不觉得自尊是一种价值和财富。利益永远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哪怕能得到一点点,也比不能当饭吃的自尊和修养更值得争取。

那些社会秩序、规则、公德、他人感受,只要阻挡了我的利益,便暴露出人性的自私自利而不自知。

为了不久的将来,自己能成为一个知性、优雅、有素养的大妈,特反观自省,警戒如下:

01

要保持身材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消耗水平下降,吃同样的东西,中老年人一定比年轻人更容易长肉。

人过中年,一定要时刻关注身材的管理。虽然和年轻人比起来,中老年确实要困难得多,几天不运动,不控制饮食,腰腹的赘肉就能冒出来。

有人说:没办法,我喝口凉水都长肉。说这话骗骗自己就好,就不要拿出来忽悠别人了。

保持身材很难,但绝对能做到。简简单单的“管住嘴,迈开腿”、“早吃饱、晚吃少”,扪心自问,做到了吗?

身上的赘肉就是因为吃得多消耗得少。所以,少吃一些大鱼大肉,米饭馒头少吃一点,蛋糕、甜点、零食能不碰就不碰,食堂的大姐给咱盛的饭少了些,别抱怨,权当人家帮咱减肥。

人过中年,肌肉就会流失,肌肉是人体消耗能量的动力。保持身材不仅要少吃多动,还要持之以恒地做点力量锻炼,女人也要长点肌肉。

保持身材不仅是为了好看,更让肥胖引发的疾病离咱们远一点,少些赘肉压迫我们的骨骼,肌肉有力量,行动就会更灵活,让我们身形轻盈,精神抖擞。

02

尽量少穿戴夸张服饰

穿什么,戴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他人无权干涉。但不管怎么说,穿衣打扮是反映一个人审美品位最直观的方式。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女人到了四、五十岁以后,会越发喜欢大红大紫大绿、图案夸张、设计奇特的服饰。

也许是年轻时没穿过艳丽衣服,也许是这些服饰能掩盖一些衰老,但不可否认的是,

夸张的设计让衰老的容貌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当然,也有一些7、80岁的老人,穿着艳丽,化着妆,也毫无违和感。但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老人很少有臃肿的身材,她们要么年轻时就是时装模特,要么拥有贤淑优雅的气质,

或者她们本身就是豪门贵族,盛装打扮于她们来讲不过是对从容自若生活的一种点缀。

如果我们普通人,连沉淀下内心读一本好书、有兴趣学习一种丰盈自己的技能都做不到,唯独钟情于夸张的服装、奇特的饰品来装扮外表,其实,不过是消磨时光的一种游戏,令人乏味。

人,越有底气,就越不在意外表的普通,越不会殚精竭虑地把心思花在外在以获取存在感。

03

少看电视,多看书

那些冗长的电视剧,几十集地播放,我们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跟着剧情消耗我们的时间和喜怒哀乐。

越是舒服的东西,位置越低。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打开我们认知世界的一扇大门。

为什么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与周围世界脱节?

因为我们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年轻时代。

当我们需要与外界交互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招架,只能固执己见,端出“我老我有理”的架势维护自己仅有的那点自尊。

我们看不到广博的外面,就只好把眼前的芝麻绿豆当成全世界,困在自己的情绪里无法自拔。眼前的鸡毛蒜皮成了天大的事,更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那些痴迷于保健品,将几千几万的钱财拱手送给骗子的老人,他们的儿女哪个不是苦口婆心规劝,最后,都空留一声叹息。

读书,意味着我们能“进入”自己之外的那个世界,获取更多的参照点,不再固步自封,不再用自身的经验去推想外面的世界。

读书,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浅薄。

不会把鸡汤当做人类思想的精华,不会以老自居,和年轻人只讲尊老美德不讲逻辑,更不会因为周末儿子媳妇没来看望而苦恼。

04

与时俱进,要学习

当今时代的发展速度,和我们年轻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不掌握生活的科技应用,将寸步难行,永远不知道前行路上设置了哪些障碍。

“我不学,我怕被骗”、“我怕点错”、“我怕麻烦”......

在我们还尚未老去的时候,就拒绝学习,怕这怕那,难道就不怕被时代抛弃?

所谓的“高科技”,听着很唬人,其实每一件产品设计者都把它弄得更加简单和人性化、傻瓜化,一步一步引导我们方便操作。

只是,再简单的东西,不尝试,不去碰,神仙也帮不了我们。

学习新东西一点都不难,也永远都不晚,难的是我们总以“老”为借口,不敢迈出那一步,拒绝学习,拒绝改变。

拒绝学习,让我们只能理解表象的世界,理解不了表象下面的抽象思维。

同样是健康话题,打着“祖传”、“民间”、“无毒”、“无副作用”旗号的偏方,我们会认为,比那些写满了概率和不良反应的医学疗法更加靠谱。

中老年人,本来就在走向衰退,如果再不给大脑一点学习锻炼的机会,就真的不可救药了。

05

说话小声点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女人说话的音量也在提高。

也许是早年的田间劳作,在地头声音小了听不见;也许是每天面对熊孩子,邋遢老公,声音小了,震慑不住;出门在外,嗓门小了说话没人听;太考虑别人感受自己要吃亏。

久而久之,大嗓门就炼成了,而且好处多多:它能彰显咱强大的内心;和别人辩论,首先在气势上就压人一筹;大嗓门,透着一种霸气外漏,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锵锵锵地热闹一阵子,也不管别人是否捂上了耳朵,不用管别人的感受,至少我们痛快了。

大嗓门给别人的印象是什么呢?

只输出不交流,更不接纳,不倾听,也不融入,功夫自成一派,充满了傲慢。

年龄大了,还是有意识地矜持一些吧。

我们关心的、知道的、懂得的、热衷的事情,别人未必感兴趣,也没有必要用大喇叭让全世界都知道。如果真想嗨个痛快,就约上三五个好友,单独找个地方,尽情地说,尽情地笑。

在公共场合,在有他人在场的环境,收敛一些,别给人留下粗鲁扰民的印象。

社会文明在进步,有修养的人才彰显实力,才更值得让人尊重。

06

不要贪小便宜

中老年人,年轻时穷怕了,现如今只要见到“免费”、“赠品”、“打折”、“清仓”就兴奋异常。

殊不知这只是商家的销售伎俩。

如果我们能多读些书,多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就会发现,营销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它专门研究人性,研究什么样的套路能吸引人的购买冲动;用什么方法勾出人们贪小便宜的弱点,多卖出东西。

轻则让我们多花冤枉钱,重则就是骗。

年轻时代,穷,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现在商品已经极大丰富,没必要把很多东西搬到家里来。

买东西只买自己需要的,那些赠品拿回家里除了占地方也没什么用处。

老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成年人都耳熟能详,但就是见到免费、赠送就挪不动脚步。

另外,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商家也不容易,那些菜店、路边摊、自助餐厅的老板也没赚我们多少钱。

东西轻拿轻放,食物够吃就得,找钱时毛八分的别计较,人家辛苦批发来的菜,别总是扒净外皮再上秤,别占那么点小便宜。

07

对子女不要太苛求

“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但现在已经今非昔比,儿女们也没有经历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

他们在学业、工作和事业上,承受的压力比我们年轻时要大得多,更何况当今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我们比从前的老人又长寿了很多,让双方儿女担负四个老人,八个老人的养老,是不现实的事情。

自己的养老要自己打算,儿女帮衬是我们的福分,作为老人要懂得知足。

曾有一位老人,死后床下藏有10万块钱,但儿女们苦涩地说:再多我们也不领情。

20年前我们贷款创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分文不减追着要养老费,结果把应急钱存成死钱,如今我们都是千万身家,分这几个钱有何用?

有的老人说,我正因为少给儿女添负担,才抠门攒钱,为了保养身体才买保健品,想多赚点养老钱,才被骗子骗。

我们要承认,这不是为儿女着想,这是无知。

08

多关注内心,少聊些家长里短

别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和我们没有关系。

张家的儿子不孝,李家的生意亏本,孙家能全款买房,赵家的媳妇又和婆婆吵起来了......

别人的生活我们再了解也是旁观者。看的再多也是面儿,什么样的里子我们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那是别人的生活。

邻居有困难帮一把,亲戚有事去看一看。不要有事没事总找人扯闲篇,把别人的糟心事当做自己闲聊的谈资。

每天的话题总是围绕在张家长李家短的聊天中,说明我们的内心太匮乏。

实在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就在“别人过得不如我”,“别人的儿子不成器”的语境里找些心理的优越感。

姐妹们聚在一起,切磋一下厨艺;聊聊谁有什么拿手绝活,学一学;琴棋书画之类接触一些,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增长见识。

有一句话讲:

“人无癖,便无趣。人无癖,就活得百无聊赖。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物我两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

这里的“癖”就是自己内心真正喜欢,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事情。人在世上走一遭,总要做点自己钟爱的事,否则该是多么遗憾。

有这个时间,回家多看看书,学门小技艺,都会让我们充实快乐,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

相关文章

  • 坚决不能成为大家口中粗鄙的“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在当今,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如果网上搜索“中国大妈”四个字,都是满屏的斑斑劣迹。 重庆公交坠江...

  •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粗鄙的“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在当今,已经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如果网上搜索“中国大妈”四个字,都是满屏的斑斑劣迹。 重庆公交坠江...

  • 写文章被读者骂是一种什么体验?

    -1- 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粗鄙的“中国大妈”》引爆了我的小小公众号。 写公号两年多了。200多篇文章...

  • 2018-12-13

    这是一篇文章中关于中国大妈的一段文字。说实话我也正是这群大妈中的一员,一样的俗气务实和粗鄙,但我并不是太不讲理,该...

  • 希望我的将来不是别人口中的中国大妈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口中,有一个名词:中国大妈,非常出名,哪里有便宜可占,哪里就有中国大妈的身影。当然了,这有点一竿子...

  • 《‘中国大妈’的冷嘲热讽》 影/诗 无一

    《“中国大妈"的冷嘲热讽》 无一 曾几时 中国大妈 俨然成为贬义词的象征 广场舞音响震耳欲聋 ...

  • 改造妈妈,从卸妆开始

    我们80后这代人的妈妈,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大妈了,我的妈妈,虽然没有传统中国大妈那种甩丝巾,闻花香的拍照习惯,...

  • 何尝不想

    我也想改变。我也想成为家长口中的好孩子,我也想成为老师口中的优秀生,我也想成为朋友眼中的好伙伴。可是为什么就是不能...

  • 2020-12-16 风啊雪之二

    粗糙已经成为粗鄙, 难看变成了难堪。 视力的局限性已变成了细节的敌人, 我不能再骗自己这是粗犷了!

  • 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多么响当当的名号! 从最开始中国大妈席卷黄金界,到中国大妈排队领鸡蛋,或者不管在哪里开业,中国大妈都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决不能成为大家口中粗鄙的“中国大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h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