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焦虑情绪不是排着队挨个到来,而是以某一种为主掺杂着其他诸多种, 甚至还有些不知道是什么的焦虑 。
回顾过往的笔记,发现焦虑由来已久。彼时与同学们之间的家境、才艺及社交能力差距偶尔使我困惑,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专注于自己的。读研之初和同学之间巨大的学习差距使焦虑初显端倪,随之而来的忙碌实习使身体疲劳,让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相应地产生了一种麻醉感。
实习结束,正式步入找工作的大军,一轮一轮的失败让我重新焦虑起来,一直持续到现在。先是焦虑找不到工作,再焦虑论文要怎么写,再是找暑期实习,然后接着重复前述的焦虑,到现在的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焦虑。
这些焦虑情绪不是排着队挨个到来,而是以某一种为主掺杂着其他诸多种,甚至还有些不知道是什么的焦虑。如此,脑袋里像是住了一窝蚊子,嗡嗡声此消彼减,各种思绪乱成一团麻。
仿佛于混乱中挣扎求生,常常眉心紧锁,耳朵僵硬,百度、简书、知乎、豆瓣……不停寻找答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没有做很多事情,但时常会非常疲惫?为什么看励志鸡汤书籍无法振奋精神?为什么当我刷剧看小说用以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不再能感受到放松和享受,读书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即使在教室或者图书馆我的效率也不再高?为什么我的额头会发紧?为什么常常失眠?……
直至看到《高效休息法》一书的推荐。
我一直忽视或是不愿意承认,书有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工具书作用,彷佛那样书就被我“玷污”了,读书应该是崇高的、高洁的。
不知你是否也常听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词句,尤其是在回答为什么要读书的时候。
读书是为了怡情吧?小说亦或是故事,于我更多还是娱乐属性,和游戏爱好者打游戏并无区别。散文是体验另一种生活的宁静。泛心理学书籍是满足我的好奇心,用来回答脑海中对人类心理、情绪和人际关系的诸多为什么。
但我一直忽视或是不愿意承认,书还有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工具书作用,彷佛那样书就被我“玷污”了,读书应该是崇高的、高洁的。
今日浏览完毕《高效休息法》,“就像商业有商业的方法论一样,休息也有休息的方法论”。探索“是什么 为什么”诚然可贵,但“怎么做”亦重要且不廉价。
书中提到的正念呼吸法对我帮助巨大,大多数杂念都来源于过去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正念意在让我们专注“当下”。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练习正念的步骤和方法,初步练习已经使我的焦虑得到了有效缓解,也把这本书推荐给简友。
图源《高效休息法》“正念”使大脑休息的原理同时这件事也给了我启发,生活遇到问题,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的同时,不妨也查查工具书,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书的作用,不仅仅是怡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