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签是宜听书。
想想自己开始听书,还是在得到。
365块一年,每天早上起床就打开得到,选本书,开始播放,刷牙洗脸的时间就开始听,一本书30分钟,等收拾好,也听完一本书。
有些书,听过就听过了,当背景音乐。
而有些书,却因为一句话,两句话的吸引,就去买了整本回来看,比如:《百岁人生》,《活法》,比如《精力管理》等等。
记得最开始的听书是没有配脑图,也忘记了什么时候,偶尔的一天打开得到,发现里面多了一幅脑图,再后来,就发现每幅听书里面都配有脑图。
天生对图像感兴趣的我,对着那一幅一幅的脑图看着就欢喜。
每幅图的下面注明了出处:摩西。
那时候,就在好奇谁是摩西,图画得真是简明扼要,一脸的崇拜。
于是,后来就开始模仿,在后来的模仿中,对这种表现形式越来越感兴趣,于是,就这样开始入了视觉思维的坑。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子,当你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你对这方面的触角就会打开,你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就链接到了一帮视觉思维的朋友,忘了怎么加的“母后”(大家对徐雯老师的尊称),只知道当有一天母后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摩西老师的思图学院的招生信息, 里面有一句话吸引了我:不培养小白,只培养大师,一起用三年的时间种颗树。“
当时,就被这句话吸引,对啊,做时间的朋友,用三年的时间种颗树吧。
于是当晚就付了学费,母后说,真是快啊,没想到。
呵呵,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我是如此快的做了决定,从看到到付款,不过十分钟,尽管学费不便宜。
后来,跟摩西老师见了面,摩西老师讲了他是怎么跟得到结缘的,最初也不过是因为对罗胖每在的60秒感兴趣,开始绘图,然后发到朋友圈,然后,有一天,有人跟摩西说,这几天,得到会有人找你。
于是,就有了后来跟得到的合作。一天听一本书,一本书配一张脑图。
互联网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明明只是图背后的一个名字,却因为这个互联网的便利,可以见到真人,并去了解这背后发生的故事,而我,喜欢这样的故事。
结识思思,也是始于思图学院,看了她两年的成长经历,那些对视觉的热爱与坚持让我欢喜,我喜爱这些愿意花时间去做自己一些喜欢事情的人,喜欢他们的热情与坚持。
思思说,两年的时间,她领悟到了脑图背后对于思维的塑造力,大量的听书稿解读,锻炼了她清晰的逻辑思考力和图解信息的能力。图对于她而言,不单单是图,而是她的思考与表达。
而我的现在,或许就是两年前的思思,我不确定两年后,我是否能有她的成就,但已在路上,就不怕路远。
这条路,我想慢慢来,我想慢慢体会。
记第一篇在高铁上完成的更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