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是浪漫一生的开始。
无疑,斯特克里兰是爱自己的,爱到了极致,那便不管不顾吧!
人这一生各有天命,有些人总能做愿意做的事,很幸运;有些人总能做喜欢做的事情,很幸福;而四十岁的斯特克里兰却只能做应该做的事情,甚至是只能做别人觉得他应该做的事情,很悲哀。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四十岁的斯特克里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事业,从伦敦到巴黎、从故乡到异乡、再到下一个异乡。那植根于血液中的不屈,让斯特克里兰成为了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他终下定决心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要成为一个幸运的人。家庭、事业、亲人以及漫天飞舞的流言蜚语自此之后,再也无法将其束缚。
一个可以将稳定的事业、体面的生活都抛弃的男人,有多么毅然决然。
一个可以将结婚十七年的妻子、一双儿女摒弃的男人,有多么无情。
一个连世俗流言蜚语都无所畏惧的男人,有多么可怕。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生存于这个世间,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尽的索取而不需要丁点的付出。逼仄的房间、邋遢的外套、乱糟糟的头发和胡子、饱一餐饿一餐的生活,这是为了实现大多数理想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为了实现其理想所做的任何事情、所经历的任何挫折,斯特克里兰甘之如饴。
“不,我只是把我看到的画下来而已。”
斯特克里兰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理想只是存在于他满足他内在的精神追求,而非物质利益或者名声。斯特克里兰跑步只是因为他想跑步而非诸多跑者那样为了完成半马或者全马,当斯特克里兰轰然与世长辞后,人们才发现斯特克里兰已经跑过了无数个马拉松,自此之后世人将其顶礼膜拜,而这样的结局恰恰是斯特克里兰最为嗤之以鼻的。
有多少人在创造了能够改写现代艺术史不朽之作后,选择一把火将其付之一炬,化为乌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打卡,表示我曾经来过,而是,我为何而来。
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人能够为理想而义无反顾,而在这些为理想义无反顾的人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的理想如斯特克里兰那样纯粹而温暖,即便是斯特克里兰的原型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的高更亦不能免俗。如斯特克里兰这样为理想义无反顾的故事终究只能存在于虚构的小说之中,可是关于理想和现实的取舍终将生生不息的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终究是这世俗世界的一份子,终究做不到如斯特克里兰那样义无反顾。
可是我相信,终会有一天,在我人生的某一个高光的时刻,我会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2019年1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