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都在贴“标签”。比如,女司机,河南人等。
关于贴“标签”优劣,众说纷纭。
罗胖说,学习就是一个贴“标签”的过程,只有为学习的内容贴上自己理解的“标签”,才是自己掌握的知识。
王烁说,社交不要主动逼别人只留下一个标签,对那些逼着你只保有一个标签的环境保有警惕。
都是大师,一个提倡贴标签,一个警惕贴标签,“标签”何意?
搜狗百科解释:标签(label),是对事物所额外加上的识别用资讯纸卡或牌子。关键点在于额外加上。
从罗胖理解学习的角度来说,学习中就是要在外部输入的信息上,打上自己的印记,经过自己处理的信息才是自己的。在自己构建知识框架增加新知识,就是像图书馆里藏书一样,记录存储位置。
从王烁对待社交的角度来说,社交上要警惕别人增加附加的归类信息。一旦归类,就是区分,就会抹杀多样性。这个极端就像贴上“阿三”标签,不自觉的要分是非对错,继而抹杀了很多认识的可能性。
二者统一在额外加上,区别在对内对外。
学习是对内输入,贴标签可以降低输入难度,将关键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地方。包括我们对待社交输入的时候,比如记住某人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用
特征“标签”进行认知。
社交是对外表达,使用标签这种自己增加的、大大简化的符号,就会出现各种误判。尤其是如果接收到的是别人简化的“标签”,可能直接是错误的。
所以,自己输入时可以使用“标签”,但不能直接使用别人制作的“标签”。同时,需要谨记,“标签”是种简化,肯定不完整,使用时需要还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