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标签,有了律师这个头衔之后,就会被贴上严谨、死板、固执、圆滑、多金、聪明等等,包括好的坏的各种标签。然后一不注意,你可能真就成了标签中的人,按照标签的标准活着,不会去反思这些标签是对的还是错的,更可怕的是,这些标签的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当中产生的。
标签本身是别人给的,但我们很容易又活成了标签中的样子,标签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再考虑一个问题,我的身份除了是律师之外,还可以是个文学爱好者,可能是个音乐能手,可能是个画家,健身达人,也可以天马行空,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就是说除了那个固有的标签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别的标签。
但关键就在于,在这么多的身份当中,我们只认可其中的一种标签,虽然并不是我们最想要的标签,比如我很乖很听话、是个女强人、很老实等等。原因很简单,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没办法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只能勉强接受别人给的标签,其他的标签就隐身了。
靠着别人的认可活着,是大部分人的常态。假设一个场景,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让你待着,很多人会抓狂,根本就没办法做到。“君子慎独”,没办法自己一个人待着,因为没办法面对自己,没办法和自己聊一聊,只能靠外在的东西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一旦没有了外在的依托,就变得惴惴不安。
在这样的常态之下,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干什么。所以,只能按照别人贴的标签活着,按照别人的节奏蹩脚地活着。
健康的流程是:我想做律师,而且是我自己的选择,做成了,然后它成了我的标签,而不应该是别人让你做律师,然后你按照别人的要求做成了律师。同样的,我不想仅有律师一个标签或者要突破传统意义对律师的标签评价,那也可以,我自己去努力改变,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有了别致的标签。
简单一点来说,需要弄清楚这件事的的逻辑先后顺序,标签是自己努力之后别人给的,跟我们自己没有关系。而不是别人给了你标签,然后你按照标签的方式活着。别人的评价是别人的,我们不能受困于此。问问自己想要啥,能干啥,就能想起楚这个问题。
所以,撕掉标签的方法就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创造出新的标签,自己给自己贴上去。当然,前提是你要先找到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