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喝茶,跟所谓的茶文化毫无关系。
我说的喝茶, 不在于“喝”,也不在于“茶”。
我的城市一夜之间,就从夏天直接跳跃到了冬天,冷的瑟瑟发抖。难得老公休息,吃完早饭,他好心情的说要跟我一起去买菜,我欣然同意。
逛菜市场跟逛街不一样,逛街时这也想买那也想要,而到了菜市场,一大圈转下来,也不知道要买什么菜,好像什么都不好吃,什么都不想吃,却想着等会儿要问菜贩子讨点小葱回家。老公看到一个摊子上有卖嫩姜仔的,眼睛顿时一亮:“我们买点生姜回去腌着吃啊。”
我仔细的挑了一块,这种姜很嫩很嫩,我之前也买过,用来炒肉吃的,腌起来也很好吃,以前过年的时候妈妈都会做一些。
回到家里,我把姜拿出来,用清水洗净,切成薄片,放碗里,撒上一勺盐,端着碗掂几下,让每一片姜都能够感受到盐的滋润,之后便放一旁搁置。转身烧一壶水,在玻璃杯里放一把家里带过来的茶叶,开水浇灌下去,冲的茶叶四处逃散,最后又归于杯底。茶叶慢慢变大,茶水由无色变为青绿色,茶便泡好了。
老公在一旁坐着打游戏,我将茶水和生姜端到他跟前,他看着我笑的格外的满足。拿起一片生姜放进嘴里,像是吃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美味一样,闭着眼睛,夸张的说:“嗯~就是这个味儿”,又顺势喝了一口茶水,茶水微烫,加上姜本身有点辣,喝进嘴里,格外的烫嘴,但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我看着他吃着姜喝着茶,想起小时候爸爸也是这样的吃法,这样的表情,是的,我们都在学着大人模样, 我们终将成为大人模样。如今再吃姜,也不会像小时候那般,只敢轻轻的嘬一口,然后龇着牙咧着嘴巴直呼太辣,然后猛灌凉透的茶水。现在的我们,大口大口的吃姜,还要喝着滚烫的水,辛、辣、咸、香、烫,我们都能风轻云淡不动声色的吞咽了。
虽然只是隔着一个村子,但刚嫁到老公家的时候还是很不习惯的。他家那边的人非常热情,走过路过,邻里邻居的,总喜欢叫人进们“喝茶”,我听得最多的,便是婆婆对着前面马路上的人喊“来啊,进来喝点茶再走”“过来,喝会茶啊”。
很多人真的都会顺着婆婆的这么一嗓子,走到我家走廊上,找个凳子坐下,然后就跟婆婆寒暄。婆婆一边应着,一边回堂厅里倒了一杯茶水递给客人。然后顺便也在走廊上找了个凳子,坐在客人身边,闲聊起来。
我注意到,我家客人很多,所以喝得茶水并不都是用茶叶现泡的。婆婆每天吃完早饭后,就会用茶壶泡一壶浓浓的茶水,然后来人了,就会倒一点浓的茶水,再掺点白开水,就这样给客人端过去。茶水并不是青绿的,而是有点发黄。但来往进来的客人却并不在意茶水怎样,好像更喜欢的是在走廊上坐坐,和公公婆婆说说家长里短。
说也奇怪,老公家的走廊上,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喝茶,而且不止一个,很多时候,人吸人,四五六七八个的,都有。
记得很小的时候,交通基本都是靠两条腿步行的时候,我跟爷爷去外婆家,逢到半路,都会遇到有好心人,叫我们进去喝口茶。我不认识那些人家,但是爷爷却都笑着应允了。然后就真的进去讨了口茶喝。
主人会给我们倒满满一大盏茶,土黄色的,温热的,不烫嘴,也不是冷的,刚好解渴。我们喝茶的功夫,主人会问:你们打哪里来啊,要去哪里啊?走什么亲戚啊之类的,还是顺势夸一句这娃真喜人哪。
那时候的喝茶,还真是喝口茶,纯属解渴,但却有别样的温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