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职场中人都想获得核心竞争力,但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禁相同。
古典老师说:“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拿不走、学不会、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能力。”“拿不走”意味着不依靠于外部环境,“学不会”意味着独特且很难被模仿、“可持续”则是延展性强,可以带你转行、跳槽、甚至跨行业,最后,这个能力是能创造价值的。
这样看来,积累的专业知识不是核心竞争力,知道如何快速更新和学习知识才是竞争力;靠勤奋打造的高效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做的更少效果更好才是核心竞争力。
这里有一个扎心的问题:你真的擅长你的工作吗?
在职业发展评价中,人往往存在三个误区:
瞎忙以为自己很有能力。每天忙得要死,天天加班,两三年下来,其实能力上没有什么长进,越忙越穷;
事多以为自己很有价值。有些人什么都行什么都能干,全能代表没有专长,什么都不是最好的,一旦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类人。
现在好以为将来也一定会好。有的人觉得现在自己胜任力绰绰有余,不需要提升,一旦跳槽,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找不到合适目标。
扪心自问,我是其中的第二种,学的东西很多,运营,写作,咨询,讲课,报了很多门课,但是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虽然学了很多知识,每天也都在学习,却总感觉抓不住要点,找不到对标。不知道怎么提高。
今天课程中古典老师给出了一个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提高做事的层级”
打造核心竞争力要先辨别自己在哪个层级上。
核心竞争力有四个层级:体力,脑力,资源和天赋。
在体力层面竞争,简单重复的工作很容易就会被替代。比如一个普通老师和咨询师,只能增加课时和咨询时数才能创造更高价值。但是,由于容易被替代,受外部影响很大,没有那么多课,或者竞争者增多都会减少收入。
在脑力层面的竞争,就需要思考如何讲好课,给来访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到达脑力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容易被替代。但是,时间和精力都是有上限的,创造的价值也有上限。
有了足够的人脉积累,就可以在在资源层面竞争,这时要调动别人的脑力和体力,整合资源,拿到结果。这就不单纯是一个老师,心理咨询师,而是搭建平台假期桥梁的人,前提是有足够的信任。
最后一个层面是创意和天赋,是稀缺资源。大多数人还没有到这个层次。就不多讨论。
怎样破局?古典老师给出一个策略,就是提高做事层级,通俗的说,就是不要在低层次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
不同纬度之间的差异,比芝麻和西瓜还大得多。
上个月,樊登读书员工内训课程首次对外开放直播,据说是价值39800元的两天半课程,樊登亲授赋能计划,而直播价格只有19.90元,一杯奶茶的价格,就可以同步收听,简直是超级超级值,我也下单了。
因为直播期间7.3-7.5是工作日,据说很多人请假看直播。
最让我震惊的是,第一天直播在线人数就超过20万,2天半结束,毛估估人数应该突破30万,按照每单19.9元计算,扣除返利和平台费用,这场直播课程至少净赚200-300万元。
一位心理学的大咖在第二层级,讲3天课程也不过3-5万,而在第三层级的流量大V却能获得百倍回报。
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层级,不要在同一层级停留太长时间。
反省我自己,还在体力和脑力层面努力,还在想如何增加更多时间积累个案,如何提高课程转化率。怎样让学员学得更好,掌握得更扎实,如何提高来访者的回访率。
如果自己的工作精力是10分,我在体力、脑力、资源三个层面,投入的精力的比例分别是4:5:1,在低层级上我还是花费了太多时间。
根据古典老师提供的策略,如果向上一级跃迁,我的践行清单如下:
体力层面:把现在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评估事情的重要等级,尽量把大多数事情分配给别人去做。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自己做更重要的事情。
智力层面:做更少的事,尽量把事情做得更好,在大量案例和经验中找到细分领域,打造专长。
资源层面:在细分领域做到最好,积累口碑和信任。
天赋和创新:量变带来质变,不断学习,不断精进。
以上是我在职业发展特训营第二天的笔记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