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第一次看见这句话,表示有同感,蕴含着非常深的无奈,即将妥协。
现在看这句话,首先反思了下,我知道的道理并不多!
这句话着实太丧,前提都缺乏,所以过不过得好这一生,存在着很大的定数,只能说往最好的方向努力,实现损失最小化。
这里我在陈述书中一个认知点:概率论。
生活中最难的是什么?可能是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吧。寻求更多的经验和规律,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
“生活是一个各项条件随即发生的概率分布,过去发生的每件事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则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
这是这本书打动我的原因之一,书名:《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作者:成甲,关键词:临界知识、底层规律、知识管理。
1. 什么是知识?
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知乎上的一篇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当你阅读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2. 什么是临界知识?
举个例子,山顶滚下的石头速度越来越快,泥石流时会往山体两边跑,而不是与石头赛跑,原因是大家都知道从山顶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快。底层指导行为的规律为牛顿第二定律:F = ma。
临界知识: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只能带来关键影响。
一、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1.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是大学生非常吃香的年代,知识数量决定认知优势。
2000年开始至今,互联网打破了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最新的知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而今慢慢到来,由知识深度带来认知优势的时代,产品和创业方向的同质化,热点、风口追逐越来越密集,在知识数量和获取速度相似的情况下,产品和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深度。
2.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在分析问题时,能投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时,能根据理由可行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3.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而是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所谓技术效率,即是不断学习如何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
所谓认知效率,学习如何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无法提升,在于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看起来一直在努力,想跑得更快,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4. 哪些知识值得学?
人一生中会经历三个级别的课程学习: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大多数人投入 80% 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 20% 的时间不完全地学习专业能力,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然二八定律告诉你:20% 的知识决定 80% 的结果,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二、底层思维与方法
跳出“低水平陷阱”: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
1. 临界知识学习的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心理学有个现象叫做“习惯性防卫”,所谓习惯性防卫,就是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受到挑战时产生的抵触心理。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心理学称为“基本归因偏差”:问题出在别人身上,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则为外部环境问题。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结硬寨,打呆仗”,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二八定律:80% 的时间花在 20% 的重要问题上。
乔布斯: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2. 学习能力提升的三个层次。
-
反思,内功基础。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结论;生活案例化解读,成为洞见;坚持复盘,持续产生复利效应。
-
以教为学,经得起考验。
-
刻意练习,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碍等关键点反复探究和思考,吃透,弄明白。
稻盛和夫:未来的能力——若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评判能与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务无论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3. 学习能力提升的三个技巧。
记录;定期回顾;知识付费:提升学习内容质量之“买书”,增加有效学习时间之“买时间”。
稻盛和夫: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用基本、简单的原则,如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
三、发现和应用
1.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兴趣、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所谓优势,是那些让你感到强大的事。
2.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
刻意练习:抓住问题本质持续训练;
-
预见性认知提升:弃穷人思维和因果思考;尊结构化反应和系统化思考。
-
构建“能力圈”:所谓能力圈,你所擅长的知识领域,要比 90% 的人都做得好。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查理·芒格: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
四、核心临界知识和应用案例
1. 复利效应
-
初始复利效应很微小,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非常惊人的效果。
-
所谓 “幂律分布”,20% 的网站吸引了 80% 的访问量,而 80% 的网站只能共享 20% 的关注,如此导致的不均衡分布。
2. 概率论
-
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
-
概率动态变化,“贝叶斯定律”:每一次都要根据新的信息和反馈重新计算概率。
3. 黄金思维圈
-
你遇到每一件事,首先问“为什么”,也即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
Why:目的、理念;How:方法、措施;What:现象、成果。
4. 进化论
-
拥抱变化:在规则已经不适用的地方遵守规则,你就死定了。
-
位置比努力更重要:你在哪儿比你干什么更重要!
5. 系统思考
-
所谓系统关键解,是指即使施加最小的变化,系统行为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
多数人只能看到事件本身,在 What 层面做出反应;少部分人能总结出事件的规律、模式(How),从而预见未来;而只有少数人能探求到系统运作背后的结构——理解系统运作的 Why,就有可能涉及整个系统。
6. 二八法则
- 如何成为靠前的 20% ?
7. 安全空间
-
99 个成功抵不过一个失败。
-
为未来备份一切可能或关键可能。
五、结语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学习很容易,学习也很难。
如何成为靠前的 20%,而不是安于做那长尾的 80% ?貌似深刻的肤浅?世俗利益?
网友评论